小林太郎《合法》专辑采访

https://skream.jp/interview/2022/02/kobayashi_taro.php 采访者:吉羽 さおり

  小林太郎在 2020 年迎来了出道 10 周年,作为一名独立的摇滚音乐人,他一直以强劲的嗓音和奔涌的能量,豪放地释放着属于他的摇滚。近年来,他通过 EP 作品,或与自己厂牌『MOTHERSMILK RECORD』的伙伴 Academic BANANA 合作的分割 EP《ESCAPE》,不断展现新的面貌与音乐上的拓展。而睽违已久的完整专辑《合法》,正如其标题所传达的那样,既有带着某种危险与刺痛感的摇滚,也有直击核心、坦率无比的小林太郎式摇滚,堂堂正正地响彻其中。专辑在声音上从另类摇滚、重型摇滚、混合风格到细腻抒情的作品应有尽有,但其间始终贯穿着强烈的能量。以下就来聊聊这张作品的制作背景。

——这是自 2015 年的《URBANO》以来的首张完整专辑。久违的完整专辑创作,这次你是如何面对作品的呢?

  其实在 2019 年和 Academic BANANA 发行了分割 EP《ESCAPE》之后,我就开始考虑发一张完整专辑。但受到疫情影响,原计划的个人专场演出被取消,随后专辑的发表也一推再推。步骤上算是按部就班在走,但时间点确实被拖得很晚。

——那么,当时的曲目已经开始准备了吗?

  并不是全部都有,但我确实在准备要收录哪些歌。只是当时设想的那张专辑,更接近我的个人兴趣。比如我喜欢画画,就想做一张把自己绘画的世界观配上音乐的、趣味性很强的作品,和这次的《合法》完全不同。不过,包括我在内的许多音乐人,因为疫情无法举办演出,音乐的处境一下子变得艰难。不仅是音乐,比如原本理所当然去公司上班,也一下子变成了远程办公——这种把社会机制都改变了的大事,是前所未有、可以写进历史的事情。

——确实,疫情这几年,社会与人们的心境都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去做一张「兴趣性很强」的专辑……虽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觉得愿意听我音乐的人,很多是想获得正向情绪的人。如果是那样,我就更想借助音乐去推动别人一把,哪怕只是稍微帮到人、产生些贡献。于是我开始这么想。专辑第一首《骨伝導》,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出来的。

——《骨伝導》里虽然还有很多难以理清的情绪,但「即便如此,仍要顺着内心去歌唱」的意志贯穿其中。别的歌曲也并非只是单纯去应援,而是能感受到你真实的心绪与摇摆的想法,是一份很真诚的作品。

  是啊。创作的人就是这样,也没变过(笑)。外部因素很难立刻改变,比如我们当然希望病毒消失,但要说明天就没了,也不现实。那现实中能做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说服自己——把自己的情绪整理、理解、把握,然后让明天的自己行动得更好。我想通过音乐和歌词说的,就是这些——当然,这些也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在有意识地把专辑做成这样之后,最先完成的是《骨伝導》。那反过来,比较晚期完成的有哪些?

  专辑后半的《SeaSwallowTale》、《覚えちゃいないよ》、《伝波》之类,都是后来写的,碰巧都是些抒情或中速的曲子。但那时我对「这张专辑要做成什么样」在心里已经有想法了。写歌词、传达讯息时非常顺畅,也很享受。

  这首《SeaSwallowTale》如果只说前奏或纯器乐的部分,其实在十年前就写好了。当时也写了点 A 段旋律,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把它完成。声音的世界观非常美,可如果只是加上一些好听的词,就会变得过于抽象,觉得这样太可惜所以一直放着不做。到了现在这个时机,我想利用上这首歌的积极性、力量感、和一点惆怅,于是创作了完整的歌词和旋律。在这次专辑里,它也算是相当抽象的一首吧(笑)。

——某种意义上,它更接近你最初提到的「把画面变成音乐」的想法。

  是的,这首歌原本就是我打算放进「走向《合法》之前」的作品里的歌,也因此它显得有些异色吧。

——但正因为有它,整张专辑反而更具说服力。音色与歌声里那种惆怅和哀愁,也让人嗅到「当时就是那样的时代气息」。

  谢谢。和其他更积极的歌曲相比,《SeaSwallowTale》会像是抱着惆怅与孤独继续前行。这张专辑当然是希望大家能变得积极,但在当下社会状况里,也是有无法完全积极的时候的,我觉得这首歌就表现了那样的侧面。声音意象上,是一只小鸟独自飞过辽阔的大海,海面风平浪静,除了自己之外世界没有变化,空气清冽——在我脑中浮现的是极其美的画面。若要用电影比喻,就是新海诚导演作品里那种光的感觉吧。

——细腻、闪耀的氛围感。

  那样的世界观固然美丽,但也不等同于「充满幸福的光晕」。它同时带着惆怅与虚幻,带着某种别具一格的现实感——我喜欢这一点。这首歌我想把那种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除了吉他乐句,还叠加了闪烁的合成器与假声合唱。这是一首将眼下状况以别的歌曲无法表达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曲子。我想也有人仍然无法很好地把握现状,可能会陷入一种「得不到援助」的感觉。可若换个角度,去接受这种孤独本身,它也可能会非常美。我想我就是希望通过声音与歌词去表达这一点。

——说到一直以来就存在的歌曲,《sickness》据说是你高中时期的作品。这次收录它的契机是什么?

  刚才提到的那场被取消的个人专场演出,让我有一段几乎没有作品可以发表的时期,那时我就决定把《踏み出す一歩目》和《sickness》作为单曲分别发行。《踏み出す一歩目》其实就是在疫情之前写的——

——原来如此。可它却非常适合用来为整张专辑收尾,确实是能积极地推人一把的歌。

  它本来是写给毕业生、新社会人、要开启新生活的大家的应援曲,曾作为 2018 年 EP《SQUEEZE》的特典收录。虽然是疫情前的歌,但我非常喜欢它包含的「120% 积极」的信息。当时专场演出被取消了,如果能把它发表出来,对我个人也是一种慰藉。想着若有人能因此变得积极就更好了,所以发表了。差不多同一个时候,《sickness》也发表了,它有着歌唱孤独的歌曲意境。这是十年前就在听我的作品、观看现场演出的朋友们会知道的一首歌,但从未正式发行过,于是这次就请 Academic BANANA 重新编曲、然后正式发表了。

——再来看看这首映照出十年前自己的歌曲,如今你如何感受?

  首先,歌词好少啊(笑)。

——本来就是英文词吗?

  是的。当时我还是高中生,特别喜欢 NIRVANA。读他们的歌词本时会发现,比如有两段副歌,就应该有相应的两段歌词吧?——但 NIRVANA 可没有。

——全是重复的(笑)。

  对!「原来这样也行!」我就受到了那样的冲击,并把这种想法原封不动地用到自己的歌曲里(笑)。当然,那时感受到的孤独并不是疫情带来的,而是我中途退学、把精力集中在音乐时的感受——高中的同学们还在享受学生生活,而我没有。那份孤独就直接出现在了歌曲里。

——继分割 EP《ESCAPE》的合作之后,这次的录音也同样是和 Academic BANANA 的各位一起制作的吗?

  整体来说比较分散。《sickness》在录音上承蒙了 Academic BANANA 的照顾,也有一些歌曲是与 Academic BANANA 介绍的编曲者合作完成的,可以说是近年少见的多元化配置。

——所以这也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声音层面上的扩展?

  以往我常常是在做专辑的节点猛写一通然后录音,专辑里会有条贯彻整体的主线。这次因为各种计划变更等原因,应该是我收录已发表歌曲最多的一张专辑。虽然我还是以相同的心态去做的,但老实说也很担心它能不能作为一张「专辑」成立(笑)。不过,从有意识地把专辑做成现在这样的《骨伝導》开始,虽然烦恼,但也开始向前走了。中途有各种不同的歌曲,最后以《踏み出す一歩目》作结尾,形成一个「绝不回头」的故事,我觉得这点非常好。有这两首在,我觉得这份作品就不会动摇。

——第 6 首安排了器乐曲《天滴-interlude-》,以此为分界,专辑的氛围仿佛发生了变化。你在编排上有怎样的构想?

  我的完整专辑经常会穿插器乐间奏,但这次《天滴-interlude-》承担着将此前那股前倾的、狠劲十足的强大能量「嘎地一变」的责任。它后面接着的是《sickness》,我希望通过《天滴-interlude-》先把之前那种一心猛冲的张力放下,然后从《sickness》开始,让人也把目光投向此前没回望的心灵负担、以及自己的疲惫。这首 interlude 在这张专辑里和以往的定位不太一样。声音上也带着日本式的凛然、带着剔除多余一切后的「重置」感。

——另一方面也想谈谈偏激烈的歌曲。继开场曲《骨伝導》之后,《Burst》是一首带攻击性的摇滚曲,你用低音区带失真的嗓音演唱,冲击力很强。

  《Burst》是一首把烦躁之类的东西给狠狠砸出去的歌,音色上有点 mixture 的味道。虽然想着要把事情往前向的方向去做,但比如「不能外出」这样的状况本身就很艰难,会积累一肚子怨气。就日常而言我其实很爱宅在家,倒没有太强烈的「不能外出」的烦躁,但音乐活动确实变得难以开展了。《骨伝導》说的是「虽然有各种事,但还是要下定决心积极地向前走」,紧接着的就是「把憋着的郁闷痛快地宣泄掉吧」(笑)。要说摇滚或朋克的作用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激烈到近乎攻击性的「发散」。现在的现场不能大喊,可过去在摇滚乐队的现场,大家喊也好、闹也好,说到底都是发散,你要是在街上那样做可要被抓起来的(笑)。把能量导向负面就会和人吵架、闹出事来,而音乐能够把它转成积极的东西。我想做的,就是用摇滚的力量,强硬地把负面的能量扭转成正面的能量。

——正是在当下的现场想要听到的歌啊。

  是啊。虽然在专辑发行这个时点上,情况还谈不上乐观,但如果到现场能让人想跟着一起喊、让身体动起来的话,我会非常高兴的。

——与《Burst》《GAMING SHOUT》的厚重不同,《六速》那种爽朗的吉他摇滚也很动人。

  这首其实大概十年前就有了。不只是原型,连包含歌词在内也大概地写了一段,编曲几乎也是现在这个方向。它有很强的清爽感,像是很配清凉饮料的歌。

——以往你的摇滚给人的意象更像「块头十足的重型摩托」,这首歌却是「自行车」(笑)。这种清新真不错。

  这是一首把稚气和清爽合到一起的歌(笑)。放在前半段与《Burst》《ドラゴンキリング》那种剽悍、热得发烫的曲子并列时,它像是能送来一阵清风吧。

——专辑的声音涵盖范围很宽广。有没有哪首是在尝试编曲的过程中逐步变化、变得很有意思的?

  说到「变化」的话,就是《伝波》了。我之前就很常做 TwitCasting 直播,在疫情导致无法演出时,TwitCasting 就是我可以发声的地方。我会唱翻唱歌曲、也会弹唱自己的歌。直播时我心血来潮,想着「要不在 TwitCasting 上现写一首吧」。正好也在做专辑,如果能说「这首会收录进专辑」,好像会很有趣。我没多想就在直播里把这话说出去了(笑)。既然是在 TwitCasting 上写,那就干脆把它做成「想着 TwitCasting 的一首歌」。于是开头两句「触れそうで でも触れなくて/歌声くらいなら 届きそうな夜だ(想伸手触碰,却无法触及/但若是歌声,也许能穿透这夜晚吧)」,就是以 TwitCasting 为意象写的。

——原来这首歌还有这样的背景。

  和十年、二十年前想象的完全不同,如今评论会立刻反映出来,读着评论就像在对话。唱歌也好、读各种评论、聊聊近况也好,都是些细碎的小事,但如果能成为观众的活力就太好了,对我本人来说有和没有也完全不同。过去只能在现场实现交流,如今有了 TwitCasting、SNS、直播之类的,我觉得当下的交流工具确实有值得感恩的部分。我想用这些工具,把积极的情感、爱意之类的东西通过《伝波》表达出来。

——这是一张装满各种戏剧性的专辑。「合法」这个标题,你是什么时候想出来的?

  当我把专辑的方向大幅扭转时,就想着找一个能把这次的积极性、摇滚的强劲感传达出去的词,脑子里有过几个候选,其实最初就一直是沿着另一个标题去推进的。只是那个标题虽然好听,但我觉得不太容易带出「尖锐」的印象。于是就想还有没有别的更合适的,这时就冒出了「合法」。新闻里经常会出现「脱法××」,一听「脱法」就会联想到「是不是违法的、是不是不行啊」。那反过来用「合法」又会怎样呢?当我这么一想,就觉得这个「合法」也隐隐约约带着一点「看上去又像违法」的气味(笑)。

——特地强调「合法」,确实会让人产生那样的印象(笑)。

  我们日常生活的范围里,本就没有「违法」的东西,哪怕不特地去说「合法」,一切也理所当然都是「合法」的(笑)。可你偏要强调它「合法」,就会让人觉得「是不是有点可疑啊?」——这种感觉,正好接近我想要的那种「尖锐」。我一边说着「这是积极的喔,希望大家能有前向的心情」,可紧接着在第二首《Burst》里就突然唱出「舐め腐ったボケが邪魔しくさって(目中无人的蠢货们别来挡道)」这种句子,就会有那样的感觉。

——并不只就《Burst》而言,摇滚音乐之所以迷人,也在于它能让人「在合法范围内」卸下束缚、尽情玩闹并完成一次发泄。另外,「ごうほう」的读音也会让人联想到「号炮(起跑的发令枪声)」。我觉得这是一张带着「从这里再度出发」的信号、拥有这种力量的专辑。发行之后,作为 2022 年的愿景,你还有什么设想?

  前年、去年因为形势更为严峻,没法排定演出计划。但今年决定先不拘泥于规模与档期,总之我想在 live house 里办起现场演出来——今年就是以「必须去做」为前提进行考虑的。通过这次《合法》,我更是觉得「如果能成为听众强有力的同伴就好了」。除了演出之外,我也想增加和粉丝交流的机会,多使用各种发布信息的渠道,比如说 SNS、直播等。



翻译:翼宿一 本翻译作品由译者原创,版权归译者所有。原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属版权方所有。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转载、修改、摘编或用于任何形式的衍生创作。 如需转载,请在保留完整内容的前提下注明译者与原作者信息,且仅限非商业用途。 如需进行商业使用,请事先联系译者以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