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写与遗忘的技术:同人创作的存档小考

Yukari 英文版刊登于 耻骨杂志 Pubis Magazine 第二期,《同人女志》,2025年,伦敦。

Summary:在进入同人创作技术的正题之前,我先描述一下我的位置(positionality):我是一个技术宅也是一个同人女/同人酷儿,我的位置让我思考讨论常常被忽视的同人创作–信息技术的连接。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们当然也可以去看一些媒介研究的文章,但我不认为学术论文是知识生产的唯一途径,所以我更加鼓励大家思考自己个人经验中同人创作/阅读/交流与技术的关系。

以上,希望大家阅读愉快![1]

“我草,挖到了整整一个世纪初的我圈论坛内容存档???” 我在微信对话框里打下了这行字,想把这个互联网考古大发现告诉朋友。

现在有一个1.36GB的压缩包静静地躺在我的电脑里。上传者在readme中提到这个压缩包里是一个完整的关于某个fandom的论坛,里面全都是同人作品(而且原作什么拉郎cp都有!)、评论、设定考据。其中有上百个rtf文本,静态网页的HTML文件(甚至还是.htm格式[2]),还有一些php文件[3],不知道是哪位admin/归档者的手笔。

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继续数字挖掘的机会,不是每一个洞都是兔子洞,但显然我面前的这个压缩包是一个非常美丽直通地心的兔子洞。根据文档里残留的一些超链接,我在Wayback Machine上查询了其中一些静态页面嵌入的超链接网址,发现这些论坛大多集中在2000–05年,很多都是聚集了不少时泪原作与时泪格式(aka Flash动画)的pan-fandom站点。与此同时,转载在当年的站点似乎非常常见,站内会有许多友站的链接与通道,原存档也含有了至少五个不同论坛/站点的格式与互相转载的作品们。一切看起来都十分快乐,大家用着那个年代的语言表达对于原作的爱。

梦幻文学网于2002年4月9日的网页快照 考古中……梦幻文学网于2002年4月9日的网页快照,怀旧的配色与左侧的Navibar。作者截图自互联网档案Wayback Machine。

但就像我在上文中提到的观察一样,这样的论坛在05年之后就开始衰落,很少有网站能维护至今。或许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原因便是2003年百度贴吧出现。作为一个从贴吧中晚期才开始参与的同人创作者,我当然知道自己并非属于世纪交界处自建站的那批同人创作者们,也无法以个位数年龄参与搭建与维护这些平台。我的同人记忆是从点击“只看楼主”开始的,但我也清楚地知道个位数年龄的我至少会新建一个docx文件开始复制粘贴自己最爱的作者的同人文[4],用我最爱的艺术字(彩虹色,#pride!)凸显标题,再通篇阅读十几遍,以自己的小学生语文水平尝试学习文中的修辞和生字。从来没有人教我为什么要留存一份文本,但是在一遍遍“一楼喂度娘”的重复习俗与后期愈加泛滥的审核中,似乎有一种不安开始在我心中升起躁动。我不确定下一次回看时这部作品是否仍然完整(intergrity,to identify the risks),是否仍然是我喜欢的样貌。除开这些潜意识中的不安,我也只是一个很普通地萌着某个作品的小朋友,在16年写了一篇三千字的同人文,在某天晚上分成了两段发上了我cp的贴吧。没有什么事发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和谐并重发一百遍直到封号,当然也没有什么人阅读或评论。我只记得这是一篇关于cp其中一位觉得另一位不在身边时的住所只是住所,有对方存在时才能是家的故事。不过原来的文档也并没有存活到今天,在某次家人格式化电脑时湮灭了。我也是直到写下这段文字的前半小时才想起来原来这就是我自己的第一份创作,想到这是一个在十年后也仍然没有善终的fandom,心有戚戚。

贴吧在17年似乎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导致很多早年的帖子无法访问[5],而我也在这个时候转到了网易Lofter。我并不是主动选择了这个平台的,而是我喜欢的作者迁到了这个更偏向个人博客的平台。这便是我第一次知道归档这个概念的时候。在网页上查看Lofter作者时,简介下方总会有几个超链接——联系,FAQ,归档。我在中学的机房里百无聊赖地想弄明白每一个词的意思,便知道了如果有足够多的作品便可以有一个精美装潢的个人存档。 当然,Lofter并非完美的平台。涉及成人场景的描写一样会被审核并撤下。许多作者便在Archive of Our Own(AO3)上发布完整版,再通过超链接/外部链接刊登在lofter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幸运地在AO3在被GFW墙之前很多年就开始使用了[6]。每次新建窗口时都会出现一个弹窗,“我已经阅读并同意了使用守则,包括内容隐私政策。”还有成人(Mature/Explicit)内容前知情同意继续的Proceed,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按下proceed就像获得了普选权一样,签下了通往ethical data use的契约书。

在Lofter住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可以再试试看用微博。微博允许更实时、短篇幅的分享与生活杂谈。我主要在上面放我的笔记本铅笔画和生活上的琐事,也并不怎么想努力地社交,没有关注超话也没有做数据。但是事情并不总是很平和。很快微博的图像识别技术很快就恶化到了连我的课本铅笔画都会被屏蔽,在微博时代里图片被翻来翻去,转来转去,没有被屏蔽的那些也进入了推荐算法的黑箱。在不断创作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创作的速度赶不上数据消失的速度,如果不本地存档而只依赖草稿箱的记忆?那和早上六点在公园地上用大毛笔蘸水写字的师傅们又有什么区别。

微博便这么一直陪伴着我从二次元作品到三次元RPS又回到二次元作品。在几年之中屏蔽越来越严重,社群的朋友也逐渐放弃这个平台。直到最终有一个下午微博宣布将会在发帖时显示IP地址。当时我在上海的家中接受封控,又已经有了一些数据隐私literacy,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其羞辱的体验。我从那一刻起便没有回到过那个社区了。

在微博显示IP地址的一年后,Lofter也更改了用户条例,对上传的作品归属权做了重新解释,并且有了使用用户上传的图片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端倪。在这一刻我便知道自己应该注销自己的账号了。在送出注销前,网页上跳出了一个确认窗口,告诉我:我已经拥有了这个账号2610天10小时27分,大概是七年多一些。不过在删除账号的前两年我就已经把自己的帖子删得七七八八,基本处在弃用的状态。我没有犹豫地送出了注销指令。

注销Lofter账号时显示的提示 注销Lofter账号时显示的提示,关于我的账号信息已经隐藏处理。另:许多社交账号现在会有截图盲水印,请谨慎截图传播。关于盲水印的概念,可以阅读这篇文章

单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自己的经历不足以构成赛博流亡、或者赛博难民。我有着能够在安全的地方写作(虽然仍然并非我出生的地方)的特权、也有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意识与受到相关教育的机会。我认为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难民一词的使用是一种对于移民经历的浪漫化。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不能理解如此感受的人,也不代表我不与感到这些感受的人站在一起。对我来说,这种辗转平台的经验更像是在房东的无理条款下另寻住处(当然我们可以在这里用三千字讨论房东的邪恶性,不过我并无意图在这里这么做)。正好在这段时间里我,额,正式拥抱了自己的技术宅身份[7],开始使用开源社交媒体[8],搬进了一个可以自己搭建小社区的赛博空间。最近几年,我也终于拥有了博客用来存放自己的文字作品,功能不多但胜在完全不用维护也不用交域名托管费用[9]。我在搬到了联邦宇宙后觉过了第一个没有屏蔽词的骄傲月,第一次在社交媒体上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骄傲旗帜,从此我便一直觉得自己找到了我自己的archive of my own。

直到前几个月和一位朋友见面时,ta打开自己的Lofter账号,向我展示了自己从2015年到19年左右的作品(全部都已经转为仅自己可见了),一种淡淡的怀念才在那一刻回到了我的心中。但是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了。我只是经常会想到本雅明的新天使:被不断向前、名为进步的风暴裹挟的新天使只能在不断远离时转过身子,看向自己本想要修整的破碎世界[10]。不同的是本雅明花了一千马克购买保罗科里的手稿,而我的新天使则只是一个从维基百科上免费下载的图片文件,作为一份由几千个0和1的字符串躺在我的电脑里,成为了我已经散失的文字和作品的占位符继续存在着。

保罗·克里,新天使 Angeleus Novus,1920年 保罗·克里,新天使 Angeleus Novus,1920年

脚注: [1] 以及写Summary是ao3的半种传统! [2] 一般现在的HTML文件的存储格式是.html,但是很久以前Windows的文件格式只能兼容三个字母/数字(例:.mp3),所以大家会把.htm当作.html使用。在这里的.htm表明了整理者很有可能是在还有限制的年代用windows进行整理归档的。 [3] 这些php文件似乎只是归档者主动地选择了以这个格式而非HTML存储,我只是用了文字编辑器打开,没有运行。 [4] 是一篇我不太想提到的fandom里的原创角色x原作角色的文章,现在看来是……梦女文学? [5] 官方对于此次技术问题并没有发布声明,原因从数据丢失到修宪都有推测。关于贴吧使用史参考了这篇文章[6] AO3在2020年2月29日正式被GFW/防火长城封锁。参见AO3中文维基百科界面。关于在正式被GFW封锁之后大陆地区创作者该如何安全使用AO3,请阅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CC0公共领域发布,原作者已放弃全部版权,转载无需署名告知,请大家多多扩散。 [7] 因为我之前和大家的刻板印象一样,觉得技术宅只有编程随想这一种直男哥flavour。以及我也一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足够的技术……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 [8] 关于Fediverse,可以阅读联邦宇宙维基页面。虽然关于Meta Threads是否属于联邦宇宙有一定争议,但我使用的并非Threads并且倾向否认Threads与Meta其他产品属于联邦宇宙的一部分。 [9] 也有很多朋友用了WordPress和GitHub自建站! [10] 翻译参考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