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佛教的性别观 (3) 此之谓大丈夫

归敬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引言

在上一篇中,我们提到:「三十二相并非男性的专利;相本身是中性的……并不是和性别绑定的。」这里藏着一个小彩蛋:「三十二相」全称「三十二大丈夫相」——「丈夫」不是「男性」的同义词,而是一个性别中性的尊称。并且,佛又被称为「调御丈夫」,而佛也是「非性别/超越性别」的。「丈夫」与否,在佛法中的判断标准是特定的善法,或者说品德。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不是「丈夫」,无论男女。

正文将分为两部分,介绍两段相关经文,分别出自《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和《大般涅槃经》(北本)卷十八。



正文

一、梵天是男的吗?

无论是在古印度,还是在我国的传统中,「丈夫」都是一个男性专属的褒义词。佛教则消解了「丈夫」一词的性别色彩,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的一段讨论,就体现了这一点。

问:色、无色界,既无男根,应非丈夫?

这个问题引出了「丈夫」和「男性」之间的区别。它的背景是:「梵天王」这一位天神,虽然在佛教中是无性别的(因为在色界),但在印度传统中却是男性、是「大丈夫」。佛教说梵天没有性别,很容易被其他宗教人士误解为神身攻击:「什么?你竟敢说我尊敬的天神不是大丈夫?」

答:色、无色界,有丈夫用,故名丈夫。『丈夫用』者,谓能离欲、能成善事,故名丈夫。

这是佛教的回答。第一句给其它宗教人士顺顺毛,说你们尊敬的天神确实是大丈夫,我们不否认。第二句解释说,因为高层次的天人,远离了欲界粗浊的欲望;并且,是修习种种善法才投生到高层天——或者说高层天具备种种优秀品德。

这话一方面拍了天神的马屁,另一方面也转移了重点。在这里,「丈夫」的判断标准是品德:「
能离欲、能成善事」,而与生理性别无关。此外,它也暗示了:那些被贪瞋痴牵着鼻子走的人——或沉迷五欲、或恣心作恶,都不配称「丈夫」。

如契经说:「四向、四果,皆名丈夫。」

佛经中说:「声闻乘的贤圣,都被尊称为『丈夫』。」——因为彼等都「能离欲、能成善事」。这句引用,进一步说明了「丈夫」这一尊称是基于善法的。[注1]

非诸女人皆无向、果。如契经说:「此大生主,虽是女人,而入圣道,得果尽漏,亦名丈夫。」

这两句则解释,善法和贤圣果位,与性别无关。上文说「贤圣尊称『丈夫』」,并不是说女性无法修习善法、无法成为贤圣。举例如大生主比丘尼(即摩诃波阇波提,是释迦牟尼佛的姨母)。佛经中说:「这位大生主比丘尼,虽然是女性,但也证得了阿罗汉果,是一位『丈夫』。」这些经文有力地回击了当时世俗及其它许多宗教中对女性的偏见——认为女性不堪修习胜法、无法证圣果等。


二、调御丈夫,谁是丈夫?

佛有许多称号,其中一个是「调御丈夫」。《大般涅槃经》卷十八对这个称号的解释,也说明了「丈夫」乃至「佛」都与生理性别无关。

云何『调御丈夫』?自既丈夫,复调丈夫。

什么叫做「调御丈夫」呢?有两方面:自己是丈夫、能够教导丈夫。[注2]

善男子!言如来者,实非丈夫、非不丈夫。因调丈夫,故名如来为丈夫也。

这一小段经文中有四个「丈夫」,前两个和后两个的意思不一样。「实非丈夫、非不丈夫」是指佛超越了性别。「因调丈夫,故名如来为丈夫也」是说佛能够教导丈夫,因此尊称为丈夫。

善男子!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则名丈夫。何等为四?一、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修行。善男子!若男、若女,具是四法,则名丈夫。

这里解释到,任何人——不论男女——如果具备四种善法,就可以被称为「丈夫」。这四种善法是:
(一)亲近善知识;
(二)亲近之后,能恭敬听闻正法;
(三)听闻之后,能如理地思惟法义;
(四)思惟之后,能付诸实践、认真修行,而不仅仅是空谈、空想。[注3]


善男子!若有男子,无此四法,则不得名为丈夫也,何以故?身虽丈夫,行同畜生。

假如有人,虽是男性,但不具备上述四种善法,那么不配被称为「丈夫」。

行同畜生」并非无端的辱骂,而是如实地指出:许多人道众生,每日行事无非是被贪瞋痴的「本能」所驱使,在这一点上和畜生道的众生没有区别。如《大智度论》中说:「五欲法者,与畜生共。

如来调伏,若男、若女,是故号佛『调御丈夫』。

这一句呼应开头,总结道:佛平等地教导众生,无论男女(甚至无论物种);教其善法,令证圣果、成大丈夫。因此,佛被尊称为「调御丈夫」。

以上两段经文,很清楚地说明了,佛法中的「丈夫」这一称谓与个人修行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释疑

问:人们常说的一些俗语,如「巾帼不让须眉」、「女中豪杰」等,看似褒奖女性,本质上还是在抬举男性、在俯视女性。佛教推崇「丈夫」,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答:不会的。佛法中的「丈夫」和世俗的「丈夫」之间,有两个区别。

A. 佛法中「丈夫」的判断标准是性别中性的善法,而非有关性别气质或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乃至偏见等。

B. 按照「善法」的标准,当今绝大多数男性都不配称为「丈夫」;恰恰相反,更多的女性堪称「丈夫」——这个称谓并不偏袒男性。如《法灭尽经》中说:「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


脚注

[注1]契经」就是佛经。「四向、四果」是声闻乘的贤圣果位,统称「四双八辈」,包括:须陀洹向、须陀洹(初果),斯陀含向、斯陀含(二果),阿那含向、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向、阿罗汉(四果)。

[注2] (tiáo)」指调教、训练;「」指驾驭。「调御」是一个比喻,将众生的心念比作桀骜不驯的奔马;将佛对众生的教导、以及众生对自己心念的训练比作调教马匹。

[注3] 这四种善法合称「四预流支」,是圣道的基础。修习四预流支,可以使人增长智慧;乃至可以证初果(预流果)。例如《法蕴论·预流支品》中说:「
若能亲近供养善士,便闻正法;闻正法已,便能如理观深妙义;如理观察深妙义已,便能进修法随法行;既精进修法随法行,便得趣入正性离生。


回向

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参考文献

《大般涅槃经》,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CBETA 2019.Q4, T12, no. 374.
《佛说法灭尽经》,失译,CBETA 2019.Q4, T12, no. 396.
《佛说无常经》,唐三藏法师义净译,CBETA 2019.Q4, T17, no. 801.
《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CBETA 2019.Q4, T25, no. 1509.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尊者大目乾连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CBETA 2019.Q4, T26, no. 1537.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CBETA 2019.Q4, T26, no. 1545.

#佛法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