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佛教的性别观 (5) 五障

归敬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引言

《法华经》是佛教中的一部很重要、也很有名的经典。这部经典在一般人中最出名的地方,除了其中的〈普门品〉之外,恐怕就属「五障」的说法了。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曾引用「五障」,以说明女性绝无可能成佛。这种论调是否有充足的道理?我们还是遵循「四大教法」,仔细地考究一下。

以下,正文将分为三部分:
一、定义与反例;
二、声闻的局限;
三、翻译的变迁。

其中,第三部分较长;甚至,对于一些读者朋友而言,可能是枯燥的。我写出来,一方面是希望展现不同的角度;另一方面,其中提到的一篇论文,是促使我较为系统性地反思、梳理「佛教的性别观」的一个重要契机。



正文

一、定义与反例

有关「五障」,最著名的、也是最常被引用的一段经文,出自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之中的〈提婆达多品〉:
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


这里说,有五种地位/位置,以女身无法胜任:
a) 梵天王,即梵天的天王(在色界);
b) 帝释,即忉利天的天王(在欲界);
c) 魔王,即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在欲界的最顶层);
d) 转轮圣王,一种统治范围很广的人间帝王;
e) 佛。

乍一听,这话讲得很坚决,毫无回旋余地;其实不然。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反例。


在上一篇中,我们讨论了「权实」的概念;而「五障」很显然就属于「权」的说法。上一篇中,我们引用了《广普经》和《涅槃经》中的两个活生生的「女身成佛」的例子。以女身尚且可以作佛,何况作天王、人王呢!

  •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是一种统治疆域非常辽阔的皇帝或国王;它不是一个男性限定的职位。就像我国历史上出过女皇武则天、欧洲君主制国家有女王一样,《过去世佛分卫经》卷一记载了一位女性的转轮圣王:
母闻佛言,倍怀踊跃。后当作母人转轮圣王,积七百世。
[注1]

  • 梵天王

女人身不得作梵天王」这个说法是片面的。梵天在色界,而色界不存在性别。换言之,梵天王既不会是女身,也不会是男身。诚然,一些经中提到梵天王是「大丈夫」;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了,「丈夫」是一个中性的尊称,有关善法,无关性别,不是「男性」的同义词。因此,「女人身不得作梵天王」并不准确。


二、声闻的局限

《法华经》在大乘佛法中相当重要;它的主题之一,就是赞叹佛的智慧深广,并指出声闻的局限——「五障」那句经文的上下语境,很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那句经文是有名的「龙女成佛」典故的一部分。其中,提出「五障」的舍利弗是反面教材——他语音未落,立刻就被打脸。显然,「五障」的说法恰恰是《法华经》所否定的。一些人用《法华经》来给其厌女思想背书,是站不住脚的。

故事大意如下。

佛:我现在讲的《法华经》是很殊胜的经典,依之修行可以很快成佛。
智积菩萨:有栗子吗?
文殊菩萨:有呀,比如一位八岁的龙女。
智积菩萨:真的吗?我不信
.jpg

(话音未落)
龙女:突然出现
.jpg
龙女:我确实也要成佛了(。
舍利弗:不信
+1. 女身有五障,怎么可能成佛?

(龙女掏出一颗宝珠递给佛,佛接过去)
龙女:我把宝珠递给佛、佛接过去,是不是很快?
舍利弗:是的,挺快的。
龙女:看好了,我成佛比这更快。

于是龙女瞬间变成非常庄严的形象,圆满种种菩萨行,在南方的无垢世界成佛。当时在座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龙女在一刹那间成佛、并为无量众生说法。刚才质疑的智积菩萨,以及提出「
五障」的舍利弗,都哑口无言,只能「默然信受。


三、翻译的变迁

(一)从晋朝到隋朝

「法华经」现存四个主要的中译本:
A. 西晋或更早期的《萨昙分陀利经》(译者不详,西晋时已失译,以下简称古本);
B. 西晋时期的《正法华经》(法护法师译,以下简称护本);
C. 姚秦时期的《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法师译,以下简称什本),一般说的「法华经」就是指什本;
D. 隋朝的《添品妙法莲华经》,由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两位法师以什本为基础,根据新取得的梵本,加以增补、修订而成(以下简称隋本)。

古本没有提到「五障」。其中记载的舍利弗的质疑,主要是针对龙女的资历,认为她修行时日尚浅。

舍利弗即谓女:「虽发是愿,佛不可得。又,汝女!行积功累,行未应菩萨。」


护本中,舍利弗提到,还没见过女性作天帝乃至佛这五种的。此经中将其概括为「五位」,而没有称之为障碍。
时,舍利弗即谓女言:「汝虽发意、有无极慧,佛不可得。又如女身,累劫精进,功积显著,尚不得佛。所以者何?以女人身未阶五位:一曰天帝,二曰梵天,三曰天魔,四曰转轮圣王,五曰大士。」


我们所熟悉的「五障」,只存在于什本和隋本中。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一个个人的猜测是:当年译经的法师们将「五位」翻译为「五障」,或许恰恰是为了突出声闻的局限、彰显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议——舍利弗是所有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这样的舍利弗,尚且很难相信、很难理解龙女成佛一事,可见《法华经》确实是「第一希有、难解之法。

(二)从天竺到龟兹

一个常见的误会是:现存的什本,从头到尾都是由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事实上,此经从姚秦时期翻译结束之后、到隋朝最终定本之前,经历过两此重要的增补。其中一次,是增添了〈普门品〉后半段的偈颂。另一次,则是增添了〈提婆达多品〉这整整一品——亦即本文所讨论的「五障」相关段落的出处。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译自龟兹语的什本和译自梵语的护本之间,存在不少差异。什本于《法华经》二十七品中的五品,比之护本,都有大段的缺漏。其中,〈提婆达多品〉这整整一品的缺失使不少人深以为憾。刘宋元徽三年(475 年),我国的法现法师游历西域,访得了《法华经》的梵本,并于萧齐永明八年(490 年)与来自西域的法意法师一起译出〈提婆达多品〉。

由于〈提婆达多品〉并非鸠摩罗什法师所译,早期的一些古德对其抱有一定的质疑。例如,南梁光宅寺的法云法师(467—529 年),以讲解《法华经》闻名于世,其现存的《法华经义记》一书中就不包含对〈提婆达多品〉的讲解。另一方面,南陈的南岳慧思禅师(515—577 年)及其弟子天台智者大师(538—597 年)认为〈提婆达多品〉与经意相符,并确立了其应当位于〈见宝塔品〉之后、〈劝持品〉之前的顺序。从此,〈提婆达多品〉被正式补入《法华经》,流通天下。

由于天台宗在我国具有深广的影响力,及历代流通经典很少会特意注明〈提婆达多品〉真正的来源与译者,久而久之,许多人就默认此品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原译,甚至基于其中文句而分析鸠摩罗什法师的所谓「厌女」等思想,实在是错怪了。


(三)从西域到东土

我最早注意到《法华经》中「五障」这个细节的问题,是因为拜读了一篇文章:Translating the Dharma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The Blame Should Be On Us (Dash, 2005). 在这篇文章中, Dash 教授检验了《法华经》的梵文抄本,以及现存的汉译本和英译本。她指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梵文中有一个词
adyāpi, 意为「尚未/不曾」,什本没有体现;护本中则有对应:「未阶」。这个词透露出两则信息:a) 舍利弗虽不曾见过女性成佛等五种情况,但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或将来不会出现;b) 梵文中,这句话的语气,与其说是否定,不如说是惊叹与感佩:「真难得呀!我还未曾目睹女性成佛呢。」

其次,「
五障」对应的梵文是 pañca sthānāni, 直译为「五个位置/地位/级别」。护本作「五位」是准确的;什本和隋本作「五障」恰恰是不太符合梵本的翻译。而这个不符梵本的翻译细节,却被保留在中文中,并借鸠摩罗什法师与天台宗的影响而深入人心。同时,该段经文所处的语境又常常被人忽视。最终,这个似乎有些厌女的细节被夸张地放大,并负面影响了许多人在性别议题上的态度,令人遗憾。

再者,这五个位置的具体名称,中译本与现存梵文写本并不一致。梵本有 mahārāja
(大王)而中本无;中本提到的「魔王」在梵本中则不存在。两个可能的猜想是:a) 翻译中产生了错误;b) 翻译无误,而是现存的梵本与当年依之作译的梵本之间有传写差别。 Dash 教授指出,不论是哪种情况,似乎都表明,经中对这五个位置的论述是无关紧要的——否则绝不会出现明显的不一致。


释疑

1. 问:在第二部分中,你只举出了佛、转轮圣王、梵天王这三个反例。那么帝释和魔王呢,是否有女身的案例?

答:我才疏智浅,暂时没有在经中读到有关女身的帝释或魔王的案例。不过以理推之,应当是有的。以女身尚且可以作佛,何况是帝释、魔王呢!


2. 问:龙女在献珠之后、成佛之前,「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岂不是说明成佛必须要以男身么?

答:请注意「」这个字。这个字透露出许多信息。且说三层。

A. 如上一篇中提到的那样,诸佛是超越性别的;但「怜悯一切诸众生故,而复示现种种色像。」龙女示现以男身成佛,是为了化导特定的众生,而不是说必须以男身成佛。如火焰世界的许多女性,直接以女身成佛,而不变为男子。众生因缘不同,所以诸佛示现以不同的身成佛——男性、女性、超越性别,人道、天道、超出三界,等等等等,本质上都没差的。

B.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转女成男」是很困难的;女人必须作种种功德,才能转为男子。龙女在「忽然之间」就能「变成男子」,是为了侧面证明所言不虚、证明自己早已具足无边功德。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大宝积经·妙慧童女会》中的妙慧童女,她说:「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此大众身皆金色;我之女身变成男子,如三十岁知法比丘。」她话音未落,已经「此诸大众皆作金色,妙慧菩萨转女成男,如三十岁知法比丘。」这证明她所说的「女人之相了不可得」是真实语。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出自《大宝积经·无畏德菩萨会》:「
舍利弗言:『世尊!此女能转女身不耶?』佛言:『舍利弗!汝见彼女,岂是女耶?汝今不应作如是见。何以故?以是菩萨发愿力故,示现女身为度众生。』于是无畏德女作是誓言:『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现丈夫身,令一切大众皆悉覩见。』说此语已,即灭女身现丈夫身,升于虚空高七多罗树,住而不下。

C. 」,即「非实」。如《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天女将舍利弗变为女身,告诉他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脚注

[注1]母人」即「女人」,主要见于早期翻译的佛经中。如东汉翻译的《阿阇世王经》中有「亦不见母人、亦不见男子、亦不见男儿、亦不见女儿」之语。


回向

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参考文献

《过去世佛分卫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CBETA 2019.Q4, T03, no. 180.
《妙法莲华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CBETA 2019.Q4, T09, no. 262.
《正法华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CBETA 2019.Q4, T09, no. 263.
《添品妙法莲华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隋仁寿元年崛多笈多二法师添品,CBETA 2019.Q4, T09, no. 264.
《萨昙分陀利经》,失译,CBETA 2019.Q4, T09, no. 265.
《大宝积经》,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CBETA 2019.Q4, T11, no. 310.
《大般涅槃经》,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CBETA 2019.Q4, T12, no. 374.
《维摩诘所说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CBETA 2019.Q4, T14, no. 475.
《佛说阿阇世王经》,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CBETA 2019.Q4, T15, no. 626.
《佛说无常经》,唐三藏法师义净译,CBETA 2019.Q4, T17, no. 801.
《法华经义记》,光宅寺沙门云法师撰,CBETA 2019.Q4, T33, no. 1715.
《法华经文句》,天台智者大师说,CBETA 2019.Q4, T34, no. 1718.
《出三藏记集》,释僧祐撰,CBETA 2019.Q4, T55, no. 2145.
《开元释教录》,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CBETA 2019.Q4, T55, no. 2154.

Dash, S. R. (2008). Translating the Dharma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The Blame Should Be on Us. In K. L. Tsomo (Eds.), Buddhist Women in a Global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pp. 267-273).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佛法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