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见阿閦佛品》校正记

归敬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今考诸藏正字义,溯流徂源期正解, 故我稽首归三宝,惟愿慈悲垂加护。

凡例

 —以下将以 CBETA 已完成的校勘为基础,以房山隋唐刻经、金藏、及诸家注疏的相关部分对校。

 —本次校勘不考虑明代及之后的藏经。

 —缩写说明: 【隋】房山隋刻经(经号2,隋唐时期,有残缺) 【唐】房山唐刻经(经号136,唐开成元年(836年),有残缺) 【圣】日本正仓院圣语藏(天平写经,729-768年); 【宋】南宋思溪藏(南方系,1126-1250年); 【金】金藏(广胜寺本,中原系,1149-1173年); 【丽】再雕高丽藏(以北方系契丹藏对校中原系开宝藏,1236-1251年); 【元】元普宁藏(1277-1290年);

【注宽】注维摩诘经,关河,宽永十八年(1642年)刊,宗教大学藏本,底本为宋淳化四年(993年)付梓; 【注平】注维摩诘经,关河,平安时代(794-1192年)写,大和多武峯谈山神社藏本,题名维摩经集解; 【略元】维摩诘经略疏,天台,元和二年(1616年)刊,大谷大学藏本; 【略宽】维摩诘经略疏,天台,宽文九年(1670年)刊,宗教大学藏本; 【义记】维摩义记,慧远撰,正德三年(1713年)刊,宗教大学藏本; 【关中】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佛兰西国民图书馆藏炖煌本, P. 2188; 【残疏】维摩经疏,残卷,佛兰西国民图书馆藏炖煌本, P.2040;

【正】校正结果。

正文

【圣】前際不,後際不 【余】前際不,後際不 【正】前際不,後際不

【金】【丽】【元】順三脫門,具足三明與無明等 【余】順三脫門,三明與無明等 【正】順三脫門,三明與無明等

【圣】同際,等法性 【余】同際,等法性 【正】同際,等法性

【注宽】 一切無得無失無濁無惱 【残疏】一切無失無惱 【余】一切無失無濁無惱 【正】一切無失無濁無惱

【隋】【丽】【宋】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著,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唐】【金】無生無滅,無怖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著,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余】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正】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参考:唐译《说无垢称经》:「無怖無染,無憂無喜,無厭無欣。」 宋《宗镜录》:「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著。」 黄宝生译自梵本:「無恐懼,無煩惱,無憂愁,無喜悅,無懊惱。」

按:注疏均无「無著」。「無怖」也只出现在房山唐刻本和金藏广胜寺本中。今准诸家注疏,不取「無著」、「無怖」。

【隋】(闕) 【金】【丽】沒者為虛誑法,敗壞之相 【余】沒者為虛誑法,壞敗之相 【正】沒者為虛誑法,壞敗之相

【隋】(闕) 【唐】雖生不淨佛土,為教化眾生故,不與愚闇而共合也 【麗】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故,不與愚闇而共合也 【余】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不與愚闇而共合也 【正】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不與愚闇而共合也

参考:唐译《说无垢称经》:「為度有情,生穢佛土。」 按:注疏均作「為化眾生」。今准诸家注疏,不取「教」、「故」。

【宋】【元】上至阿迦吒天 【余】上至阿迦吒天 【正】上至阿迦吒天

【隋】斯人則為一切智 【宋】【元】【残疏】斯人即為趣一切智 【金】斯人即為取一切智 【余】斯人則為取一切智 【正】斯人則為取一切智

回向

大圣涅槃三千载,结集传译流布难; 或有差违是我失,判法正理在牟尼。

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我今思惟、校正、流通经文,所有善根,合集校计筹量,普皆施与法界有情,无悔吝心;复共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以此善根,愿我当生妙喜世界,与阿閦佛共相会遇。

#妙喜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