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精舍

妙喜法门

归敬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今考诸藏正字义,溯流徂源期正解, 故我稽首归三宝,惟愿慈悲垂加护。

凡例

 —以下将以 CBETA 已完成的校勘为基础,以房山隋唐刻经、金藏、及诸家注疏的相关部分对校。

 —本次校勘不考虑明代及之后的藏经。

 —缩写说明: 【隋】房山隋刻经(经号2,隋唐时期,有残缺) 【唐】房山唐刻经(经号136,唐开成元年(836年),有残缺) 【圣】日本正仓院圣语藏(天平写经,729-768年); 【宋】南宋思溪藏(南方系,1126-1250年); 【金】金藏(广胜寺本,中原系,1149-1173年); 【丽】再雕高丽藏(以北方系契丹藏对校中原系开宝藏,1236-1251年); 【元】元普宁藏(1277-1290年);

【注宽】注维摩诘经,关河,宽永十八年(1642年)刊,宗教大学藏本,底本为宋淳化四年(993年)付梓; 【注平】注维摩诘经,关河,平安时代(794-1192年)写,大和多武峯谈山神社藏本,题名维摩经集解; 【略元】维摩诘经略疏,天台,元和二年(1616年)刊,大谷大学藏本; 【略宽】维摩诘经略疏,天台,宽文九年(1670年)刊,宗教大学藏本; 【义记】维摩义记,慧远撰,正德三年(1713年)刊,宗教大学藏本; 【关中】净名经集解关中疏,佛兰西国民图书馆藏炖煌本, P. 2188; 【残疏】维摩经疏,残卷,佛兰西国民图书馆藏炖煌本, P.2040;

【正】校正结果。

正文

【圣】前際不,後際不 【余】前際不,後際不 【正】前際不,後際不

【金】【丽】【元】順三脫門,具足三明與無明等 【余】順三脫門,三明與無明等 【正】順三脫門,三明與無明等

【圣】同際,等法性 【余】同際,等法性 【正】同際,等法性

【注宽】 一切無得無失無濁無惱 【残疏】一切無失無惱 【余】一切無失無濁無惱 【正】一切無失無濁無惱

【隋】【丽】【宋】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著,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唐】【金】無生無滅,無怖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著,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余】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正】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

参考:唐译《说无垢称经》:「無怖無染,無憂無喜,無厭無欣。」 宋《宗镜录》:「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著。」 黄宝生译自梵本:「無恐懼,無煩惱,無憂愁,無喜悅,無懊惱。」

按:注疏均无「無著」。「無怖」也只出现在房山唐刻本和金藏广胜寺本中。今准诸家注疏,不取「無著」、「無怖」。

【隋】(闕) 【金】【丽】沒者為虛誑法,敗壞之相 【余】沒者為虛誑法,壞敗之相 【正】沒者為虛誑法,壞敗之相

【隋】(闕) 【唐】雖生不淨佛土,為教化眾生故,不與愚闇而共合也 【麗】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故,不與愚闇而共合也 【余】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不與愚闇而共合也 【正】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不與愚闇而共合也

参考:唐译《说无垢称经》:「為度有情,生穢佛土。」 按:注疏均作「為化眾生」。今准诸家注疏,不取「教」、「故」。

【宋】【元】上至阿迦吒天 【余】上至阿迦吒天 【正】上至阿迦吒天

【隋】斯人則為一切智 【宋】【元】【残疏】斯人即為趣一切智 【金】斯人即為取一切智 【余】斯人則為取一切智 【正】斯人則為取一切智

回向

大圣涅槃三千载,结集传译流布难; 或有差违是我失,判法正理在牟尼。

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我今思惟、校正、流通经文,所有善根,合集校计筹量,普皆施与法界有情,无悔吝心;复共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以此善根,愿我当生妙喜世界,与阿閦佛共相会遇。

#妙喜法门

归敬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今采经论会诸文,通法济生令正解, 故我稽首归三宝,唯愿慈悲垂加护。

南无不动如来应正等觉,甚为希有! 南无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善能说彼称赞法门!

引言

世尊在《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中提到,妙喜世界的菩萨们具足殊胜的功德,仅仅听闻其名号,即能成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色类菩萨名者,于彼佛刹当得受生。」有鉴于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妙喜相关的菩萨,俾诸见闻随愿当生净佛国土。

正文将分为四个部分: 一、常住妙喜的上首菩萨; 二、来娑婆度生的菩萨; 三、从娑婆往生到妙喜的菩萨 四、其他。

正文

一、妙喜的上首菩萨

以下介绍四位:香象菩萨、宝幢菩萨、白香象菩萨、尸弃菩萨。

(一)香象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 Gandhahastin, 音译为「乾陀诃提」(《佛说阿弥陀经》),意译为「香象」、「香手」、「香首」等。其中 hastin 同时具有「手」、「象」二义。据传说,古印度的先民看见象能灵活地使用象鼻,就好像人灵巧的手一样,故称呼其为「有手的兽」,后乃略称象为「手」。中文「手」、「首」有时互通,如《华(花)首经》亦写作《华手经》。

根据《悲华经》的记载,香象菩萨在宝藏如来的面前发菩提心时,曾立大愿,与不动菩萨(因地的不动如来)相仿;此外,又愿令一切众生皆得念佛功德,及手中自然有妙香以供养诸佛。宝藏如来肯定了这位菩萨的大愿,并赐名「香手」。鸠摩罗什三藏解释道:「青香象也。身出香风。菩萨身香风亦如此也。」(《注维摩诘经》)菩萨的身香,胜过世间的香;又具足戒香,遍闻十方,而为香中上首——从这个角度来说,「香首」也是很贴切的翻译了。

  • 一生补处
根据《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和《悲华经》的记载,香象菩萨是「一生补处」——在不动如来涅槃、正法隐没之后,将会次第成佛,号「金莲如来」。「金莲」对应的梵文为 Suvarṇapadma, 在《阿閦佛国经·佛般泥洹品》中保留了音译:「羞洹那洹波头摩(汉言金色莲花)。

  • 胜妙功德
香象菩萨具有很多殊胜的功德,经中多有赞叹。兹摘录五则。

《大般若经·第四分·散花品》(卷第五百五十四):

如香象菩萨摩诃萨,常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引发般若波罗蜜多;忆念思惟诸佛功德,常不舍离。是菩萨摩诃萨今在不动如来应正等觉所,修行梵行。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

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顺转不退轮;善解法相,知众生根;盖诸大众,得无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名称高远,逾于须弥;深信坚固,犹若金刚;法宝普照,而雨甘露;于众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无有量、已过量;集众法宝,如海导师;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其见闻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笔者注:此与白香象菩萨、定自在王菩萨共,后当说。)

《无量义经·德行品》:

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其心禅寂,常在三昧;恬安惔怕,无为无欲;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虚寞,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有无、长短,明现显白。又善能知诸根性欲,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诸佛法轮随顺能转——微滴先堕,以淹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恼热,致法清凉;次降甚深十二因缘,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盛炽然苦聚日光;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布善种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发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时节,扶踈增长大乘事业,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住快乐微妙真实。无量大悲救苦众生,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隐乐处。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作大良导;导师、大导师,能为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颠狂荒乱作大正念;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度生死河,置涅槃岸;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沮坏。游戏菩萨诸波罗蜜,于如来地坚固不动,安住愿力,广净佛国,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斯不思议德 。

(笔者注:此与白香象菩萨共,后当说。)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咸共遵修普贤之道,满足菩萨一切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到诸佛法究竟彼岸。

(中略)譬如幻师善知幻术,而能示现男女等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如是如是,诸菩萨等善学无边幻术功德,故能示现变化相应,能善了知变化之道故,示诸佛土现大慈悲,一切群生普皆饶益。菩萨愿行成就无疆,无量义门通达平等,一切善法具足修成,诸佛刹中平等趣入,常为诸佛劝进加威,一切如来识知印可,为教菩萨作阿闍梨。常习相应无边诸行,通达一切法界所行,能善了知有情及土,亦常发趣供诸如来,现种种身犹如影像。善学因陀罗网能破魔网,坏诸见网入有情网,能超烦恼眷属及魔侣魔人。远出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而能安住方便善巧,初不乐入二乘涅槃,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广大诸根辩才决定,于菩萨藏法善能了知,佛华三昧随时悟入,具一切种甚深禅定,一切诸佛皆悉现前,于一念中遍游佛土,周旋往返不异其时。于难非难边能了诸边,敷演实际差别善知,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超过世间一切之法,善知一切出世间法,得资具自在波罗蜜多,荷担有情为不请友,能持一切如来法藏,安住不断一切佛种,哀悯有情能开法眼,闭诸恶趣开善趣门,普观有情能作父母兄弟之想,又观众生如己身想,证得一切赞叹功德,波罗蜜多能善了知,赞叹如来一切功德,及余称赞诸功德法。

(笔者注:此与宝幢菩萨共,后当说。)

  • 演说妙法
以香象菩萨为代表的妙喜菩萨们,常常去十方世界——包括娑婆世界——聆听诸佛说法。香象菩萨参与了世尊当年的许多法会,有时也会参与发言。兹举二则。

《大方等大集经·虚空藏菩萨品》:

尔时,香象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性弱、畏甚深法者,则魔得其便。若勇健菩萨,善能通达三解脱门,于甚深法不惊不畏,以能现前证知诸法实性故,是为菩萨能过魔界。」

异译本《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七:

香象菩萨曰:「无力者,魔得其便;有力者,魔不得便。无力者,谓于三解脱门闻生惊怖;有力者,于三解脱门闻不惊怖。何以故?若证解脱则不惊怖,通达此者不生惊怖,善修行者亦不惊怖,无惊怖故则超魔境。是为菩萨超魔法门。」

《最胜问菩萨十住断结经(十千日光三昧定经)·身口意品》:

香首菩萨曰:「一一毛孔出无量香,一一香者出无量教,济度众生无有穷极,神足威神巍巍无量,皆使众生发无量道意。其中错误众生不应正真道者,或成缘觉声闻之道,或生天上还复人身,心不怀恨。大道可贵,亦不侠耻度于小者,于中净身口意,是谓菩萨慧。」

(二)宝幢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 Ratnaketu, 一般译为「宝幢」或「宝相」,早期也有译为「宝英」的(《阿閦佛国经》、《无量寿经》康译)。根据《悲华经》的记载,宝幢菩萨曾在宝藏如来的面前发菩提心,立下大愿,与香象菩萨相仿;此外,又以宝幢供养宝藏如来,故得此名。

菩萨名号中的「计都 (ketu)」一词,意为「相幢」、「〔旌〕旗」。此外,「计都」也是一个星象学的名词,在古印度是「九曜」之一;在我国是「七正四余」系统中属于「四余」的一个「虚星」。星象学上对「计都」这一名词的使用和解读,与宝幢菩萨无关,望勿混淆。

  • 二生补处
根据《悲华经》的记载,宝幢菩萨是「二生补处」——在金莲如来涅槃、正法隐没之后,将会次第成佛,号「龙自在尊音王如来」,又译为「自在龙雷音如来」。这个名号对应的梵文为 Nāgavinarditeśvaraghoṣa. 这个组合词有些复杂,两个古译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结合直译与意译。以下略作浅释。

Nāga 有多个含义,根据语境,可能指:龙、象、大蟒、或象征具有大威力的人等。Vinardit[a] 意为「发出吼声的」。[I]śvara 本义为「主宰」,常用的引申义为「自在」,如观自在菩萨的名号中就有这个词根。Ghoṣa 音译为「瞿沙」,泛指大声;然根据语境,存在相当多的用法,包括:雷声、鼓声、兽吼、战歌、朗诵祈祷文之声、不可分辨的噪声、正式宣布等。在佛经中出现过的翻译包括:「雷音」、「鼓音」、「妙音」、「声王」等。笔者倾向于「妙音」的翻译。

  • 胜妙功德
宝幢菩萨和香象菩萨一样,都常常修习念佛三昧及普贤菩萨的无尽愿海,与诸波罗蜜多相应,因而名列「十六正士」。宝幢菩萨以精进闻名;虽然不如不动如来在因地时的精进程度,但也算是拔尖的水平了。

《大般若经·第三分·见不动品》(卷第五百二十二)中,世尊称扬赞叹了宝幢菩萨的不共功德:

「善现当知!如我今者为众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在大众中自然欢喜称扬赞叹宝幢菩萨摩诃萨、尸弃菩萨摩诃萨等诸菩萨摩诃萨,及余现住不动佛所、净修梵行、住深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名字、种姓、及诸功德——所谓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真净功德。」

(中略)佛告善现:「有菩萨摩诃萨随不动佛为菩萨时所修而学,已得安住不退转位,是菩萨摩诃萨蒙佛世尊在大众中自然欢喜称扬赞叹,名字、种姓、及诸功德。复有菩萨摩诃萨随宝幢菩萨摩诃萨、尸弃菩萨摩诃萨等所修而学,是菩萨摩诃萨虽未受记,而勤精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亦蒙诸佛在大众中自然欢喜称扬赞叹,名字、种姓、及诸功德。」

(笔者注:此与尸弃菩萨共,后当说。)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九)解释道:

是二菩萨未得无生忍法、而能似无生忍法行,必有此事,一切魔民所不能坏,是故佛叹希有。

复次,是二菩萨清净大愿行、深大慈悲心,不期疾作佛,为度众生故。有如是等功德,故佛称赞。

复次,遍吉、观世音菩萨等,功德极大,人皆知;是二菩萨,人未知,故称扬。

阿閦佛世界菩萨皆效阿閦佛,初发心来,行清净、不杂行;生彼菩萨皆效其行。是故说阿閦佛世界菩萨,称誉其德。

  • 演说妙法
《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
宝幢菩萨言:「世尊!若见有法、非法二相,不能护法。我无二相,故能护法。」

(三)白香象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 Gandhakuñjaranāga, 直译为「象中香象」(《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意译为「白香象」、「大香象」、「妙香象」,及「众香首/手」等。鸠摩罗什三藏解释道:「其香最胜。大士身香亦如是也。」(《注维摩诘经》)

有关这位菩萨名号的翻译,有两个需要注意的细节。首先,上面提到的香象菩萨,在少量早期经典中也被翻译为「众香首/手菩萨」(《阿閦佛国经》、《济诸方等学经》等),可能引起误会。其次,纵观诸经,「白香象」与「大香象」应为同一名号的不同意译。然《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言:「复应忆念诸大菩萨:……香象菩萨、大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皆应忆念、恭敬礼拜,求阿惟越致地。」准此,似乎有两尊不同的菩萨,分别名为「大香象」与「白香象」。可惜去圣遥远,有关这二位菩萨的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 胜妙功德
此菩萨的功德,如上香象菩萨中说。

  • 演说妙法
《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
香象王菩萨言:「世尊!一切众生悉有重担,所谓五阴。若有能知五阴真实,为坏阴见弃捐重担,而于诸法亦无担想,名如法住。」

(四)尸弃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 Śikhin, 与过去七佛之第二尊、亦即庄严劫倒数第二尊出世的佛同名。「尸弃」含有多义,常见的翻译是「顶髻」,此外也有「大山」、「火焰」、「灯明」、「彗星」、「乞士」、「一切智者」等义。对这位菩萨的名号保留音译,属于「五不翻」之一的「多含故不翻」的处理办法。

  • 胜妙功德
此菩萨的功德,如上宝幢菩萨中说。

二、从妙喜来娑婆的菩萨

以下介绍六位。其中,主要来度众生的四位:维摩诘菩萨、现意菩萨(天子)、转女菩萨、定自在王菩萨;主要来听法的两位:贤德菩萨(天子)、贤王菩萨(天子)。

(一)维摩诘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 Vimalakīrti, 具足音译为「毗摩罗诘栗致」,略作「毗摩罗诘」、「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离垢称」。

「诘」字,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见发音为 jié, 但在此处似应读作 jí. 理由有二。首先,此字对应梵文的 kī, 而 jí 比 jié 更贴近梵语发音。其次,参考古时的韵书,如《说文》:「问也。从言,吉声。去吉切。」《唐韵》:「去吉切。」故知此字的韵母,在古时即与「吉」字相同。

  • 胜妙功德
维摩诘菩萨的功德,在《维摩诘经》中有大量描述,以下仅略摘一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经典原文。
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诸佛咨嗟!弟子、释、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离;资财无量,摄诸贫民;奉戒清净,摄诸毁禁;以忍调行,摄诸恚怒;以大精进,摄诸懈怠;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执持正法,摄诸长幼;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入讲论处,导以大乘;入诸学堂,诱开童蒙;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着;若在刹利,刹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政宫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

  • 随方示现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经》中提到,维摩诘菩萨是他方某位如来化现的。
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相传这位如来的名号是「金粟」。这个传言在隋朝之前就广为流传了,可惜没有明确的经典出处存世。隋朝吉藏法师《维摩经义疏·释名》提到:「有人言:(中略)净名即是金栗如来。相传云:金栗如来,出《思惟三昧经》。今未见本。」唐朝复礼法师《十门辩惑论·通力上感门》也提到:「今捡诸经目录,无此经名。窃谓西国有经、东方未译者矣。」

另一方面,《大方等大集日藏经·陀罗尼品》中提到,在娑婆世界的东方,有一个无尽德世界,那里有一位日行藏菩萨,即是维摩诘菩萨。

尔时,瞻波迦花色佛告日行藏菩萨言:「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大集众中,有一优婆塞名毗摩罗诘,是汝身不?」

时,日行藏菩萨默然不答。尔时,世尊复更问言:「善男子!何故默然?」

如是三问,然后乃答,作如是言:「如是,如是。我于彼刹为欲教化诸众生故,名毗摩罗诘;彼诸众生皆谓我是优婆塞毗摩罗诘。世尊!我于无量阿僧祇诸佛刹中,为化众生作种种身,或于余刹作梵王身,或作帝释,或作炎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王等身。复于余刹,或作龙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王,如是等身。复于余刹,或作声闻辟支佛身,或作人王、刹利等身、婆罗门身、长者身、女人身、童男身、童女身。复于余刹,或作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

  • 演说妙法
除了《维摩诘经》之外,《大方等大集经·海慧菩萨品》记载:
维摩诘菩萨言:「世尊!不观于二,名如法住;若于法界不坏不别,名如法住。」

(二)现意菩萨(天子)

  • 名号因缘
梵文名号不详。有关此菩萨的事迹,主要出自《首楞严三昧经》,而此经的梵本和其余六个汉译本均已佚失。

  • 当来成佛
现意菩萨在妙喜世界修行,在彼世界、乃至十方世界宣说首楞严三昧;同时也在娑婆世界化度众生。释迦牟尼佛宣说《首楞严三昧经》时,这位菩萨现天身前来听法。世尊授记,将来六十二大劫之后,现意菩萨会在娑婆世界成佛,名为净光称王如来。彼时,娑婆世界将更名为净见世界。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是现意天子从阿閦佛妙喜世界来至于此。是人于彼,常说首楞严三昧。坚意!一切诸佛无有不说首楞严三昧者。坚意!是现意天子于此娑婆世界当得成佛。是人欲断此五浊恶,取净佛土,教化众生,修习增长首楞严故,来至于此。

(中略)是天子者,过是贤劫、千佛灭已,六十二劫无复有佛,中间但有百千万亿辟支佛出,其中众生得种善根。过是劫已,当得成佛,号净光称王如来。世界尔时名为净见。于时净光称王如来,能令众生心得清净,世界众生不为贪欲、瞋恚、愚痴所覆,得法净信,皆行善法。坚意!是净光称王佛寿十小劫,以三乘法度脱众生,其中无量无边菩萨得首楞严三昧,于诸法中得自在力。尔时魔若魔民,皆修大乘,慈悯众生。其佛国土无三恶道及诸难处,庄严清净如郁单越,无众魔事离诸邪见。佛灭度后,法住千万亿岁。坚意!是天子者,当于如是清净国土而成佛道。」

  • 演说妙法
《首楞严三昧经》中记载了现意菩萨的许多精彩发言,此处仅举一例。
「菩萨不以我相、不以彼相、不以法相而有所说,是名具足乐说辩才。随所说法,文字相不尽、法相亦不尽。如是说者不以二说,是名具足乐说辩才。又,善男子!若菩萨不舍诸法幻相,于诸音声不舍响相,是名具足乐说辩才。又如诸文字音声语言,无处、无方、无内、无外,无有所住,从众缘有;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处、无方、无内、无外,亦无所住,非是过去未来现在,不为文字言辞所表,内自通达而有所说,是名具足乐说辩才。譬喻如响,一切音声皆随响相而有所说。 」

(三)转女身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 Strīvivarta, strī 意为「女人」,vivarta 意为「旋转;转型;改变;幻相」等。又译为「转女菩萨」、「舍女饰菩萨」。未来成佛,号「功德光王」,一作「光明重王」,藏文作「方便功德王」(yon tan gyi rgyal po spobs pa can)。

这位菩萨示现女身,破除人们的偏见,而劝发菩提心;开示大乘,引导众生悟入无男女相的不二法门。

  • 胜妙功德
《如幻三昧经》中提到,这位菩萨所具足的功德,与文殊菩萨相等。
溥首童真之等类也。

《大方等如来藏经》中提到,这位菩萨能令众生立不退转。

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顺权方便经》中提到,这位菩萨度人无量。

彼时世尊告舍利弗:「斯则菩萨名曰转女,从阿閦佛所妙乐世界没来生此,欲以开化一切众生,顺权方便现女人身。是转女菩萨,前后劝导无央数不可计限众生之类,使发无上正真道意。」

异译本《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则举了一个譬喻,说这位菩萨所化众生的数量,比一千万斗芥子的数量还要多。(笔者注:据《翻译名义集》,「佉卢」即斗,「佉利」即斛。)

佛言:「须菩提!是菩萨名转女身菩萨摩诃萨,以乐庄严方便教化众生。如摩伽陀国,十佉卢为一佉利,千佉利为一车,凡有如是千车芥子,有人能数得其边际;不能数知此转女身菩萨摩诃萨,以乐庄严方便于娑婆世界所化众生,令诸人天发于无上正真道心者。」

  • 当来成佛
《顺权方便经》:
佛言:「此转女菩萨,已越诸劫数,逮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号曰光明重王,当以成佛道。(中略)光明重王如来佛土,丰炽太平,五谷极贱,安隐快乐;人民滋茂,天人充备;居宅、宫殿、饮食自然化生,犹兜术天。其佛国土无女人名,况复有形乎?诸菩萨众皆当化生,七宝莲华自然而坐,净修梵行。以是八法,庄严其身。」

  • 演说妙法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女言:「大德!若不断圣种,是名为圣。若不断佛种法种僧种,是名为圣。若行悲心,欲令一切非圣解脱,是名为圣。大德舍利弗!宁为女人,种种璎珞而自严饰,着瞻卜花鬘,受五欲乐,不离无上正真道心,增长于圣;胜阿罗汉修八解脱、寂静诸漏。」

(中略)女言:「大德舍利弗!菩萨庄严八种璎珞;若庄严已,得于菩萨无碍之辩。何等八?不失菩提心,璎珞庄严;住于究竟大悲之心,璎珞庄严;一切众生无有碍心,璎珞庄严;进求多闻无有厌足,璎珞庄严;善能观察如所闻法,璎珞庄严;化诸众生,亦不见于一切诸法,璎珞庄严;善知方便分别甚深缘合生法,善知一切众生诸根,璎珞庄严;诸佛受持,善知方便,璎珞庄严。大德舍利弗!是名八种璎珞庄严。若有菩萨以是璎珞自庄严已,得无碍辩。」

(四)定自在王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不确定。根据《维摩诘经》现存的梵本,推测为 Samādhivikurvitarāja, 又译为「定神变王」、「定化王」;然不能确定此与余经中的「定自在王菩萨」是否为同一位,以彼等梵本今不存故。鸠摩罗什三藏解释道:「于诸定中得自在也。」(《注维摩诘经》)这个名号由三个部分组成: samādhi 即「三昧」; vikurvita 属佛教混合梵文,大意为「能变为种种形的」; rāja 即「王」。

  • 胜妙功德
此菩萨的功德,如上香象菩萨中说。

  • 演说妙法
《七佛所说神咒经》中记载,这位菩萨为娑婆世界想要修习禅定而遇到种种障碍的人,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
我定自在王菩萨,今从妙乐世界来,为此娑婆世界五浊众生故。为除禅定障,拔其无明暗,开其慧眼目,赐其禅定水,荡涤心垢障,种以菩提芽,渐渐郁茂长,开阐三乘门,示其果实相。有咒名求稚兜(晋言名招明却黑暗罪除慧眼垢)。

(笔者注:咒及行法略。)

  • 广宣法化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中,这位菩萨向佛请问,地藏菩萨过去都发了怎样的大愿,而蒙佛称赞呢?佛即说了两段因缘,并劝助流通。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

(五)贤德菩萨(天子)

  • 名号因缘
梵文名号不详。有关此菩萨的事迹,主要出自《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现化品》(异译本《大般若经·第六分·现化品》),而此经现不存梵本或藏文本。

  • 胜妙功德
《大般若经·第六分·现化品》(卷第五百七十二):
善思菩萨即白佛言:「甚奇,世尊!贤德天子实为希有,乃能通达甚深之法,辩才无尽。」

佛告善思:「贤德天子从妙喜界不动佛所,而来至此堪忍世界,听深般若波罗蜜多。汝等当知!贤德天子已于无量百千亿劫,修习希有陀罗尼门,经劫说法亦不穷尽。」

善思菩萨复白佛言:「何谓希有陀罗尼门?」

佛言:「善思!此希有者,名众法不入陀罗尼门。此陀罗尼门过诸文字,言不能入,心不能量,内外法中皆不可得。(后略)」

  • 演说妙法
《大般若经·第六分·现化品》(卷第五百七十二):
善思菩萨问贤德天子言:「云何无生法中以辩才说?」

贤德天子答善思言:「若菩萨摩诃萨不住无生无灭法者,则无辩才说甚深法。何以故?远离戏论,不见所缘,不见能缘,心无所住,是故能说。不住我法,不住此彼,唯住清净胜义谛中,是故能说。」

(六)贤王菩萨(天子)

  • 名号因缘
梵文名号不详,有待考诸藏本。主要事迹出自《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异译本《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贤王天子品》)。

  • 胜妙功德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贤王天子品》:
尔时,寂慧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此贤王天子具大辩才。」

佛言:「寂慧!此贤王天子从极乐世界阿閦佛刹中而来至此,欲听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宣说如来秘密正法。又此天子已得随入一切法相陀罗尼故,于百劫中无所愿求,自然获得无碍辩才,随所宣说辩才无碍。」

(中略)「寂慧!得陀罗尼菩萨,其心离垢,意乐清净,正行洁白;其心高胜,所行善住,妙慧最上;而获神通,坚固圆满;不为魔军之所破坏,降伏外道,制诸烦恼,解除怨结;身有力势,心无疲倦;辩才无尽,演法无边,善说无际,胜智无碍,具深妙慧,善说深法;多闻如海,住三摩地如须弥山,所有众会如师子王,世法清净如彼莲花,长养众生如其大地,息烦恼爱犹如大水,成熟众生犹如大火,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犹如妙月,破烦恼痴暗犹如大日,除烦恼怨如勇力者,心善调伏犹如大龙,高振法音如大云吼,普施法雨如澍大雨,疗治众生诸烦恼病如大医王,作大法王如王自在,善护世法如护世天,善观天人如帝释天主,心得自在具增上力犹如梵王,无所系着犹如飞鸟,怖诸愦閙犹如猴鹿,于一切众生忍伏诸恶犹如慈母,教授艺能开诸学门犹如慈父,施诸法宝流注无尽如毗沙门天王;得福庄严具诸相好,人所乐观见者欢喜,具七珍财无贫乏苦,摄诸无智称赞智者,具智慧故离诸过失;善护诸天善护诸龙及夜叉等,说法自在神通无碍,了知一切众生意乐,随入一切众生根性;听法无厌,不求一切名闻利养;说法无吝,无染着故;具戒清净,无怨害故;忍力清净,善能成办诸事业故;精进清净,得自在故;禅定清净,洁白智故;胜慧清净,梵行最上故;具四无量,善修出世静虑等持,成就无上菩提圣道——以具如是诸相功德故,当得无上法王灌顶。寂慧当知!得陀罗尼菩萨尚获如是无量功德;若复如来神力加持,诸有事业皆得陀罗尼菩萨功德,经百千岁称赞譬喻而不能尽。」

  • 演说妙法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贤王天子品》:
尔时,贤王天子白佛言:「世尊!一切法无摄受、无我、无取、无续、无断,然以方便随宜所作。诸勤行者,以正方便现前得法。世尊!譬如大水积于地下,须假人力勤行施作,或开以坑或凿以井,由勤力故方获其水;若无坑井水乃何得?勤行方便之者亦复如是,以勤力故于一切处胜智通达;若无勤力智从何得?是故,求菩提者,常勤方便发起精进,即能现前获得圣法。又如世间生盲之人,所生色象而不能见。众生烦恼暗蔽亦然,于所生法而不能见。又如世间有目之人于黑暗中,若无明炬即不能见一切色象,修天眼者亦复如是。若无善知识说法教导,不能于法而生信解。又如已具净天眼者,不假世间光明所照。菩萨亦复如是,所作已办者,不假他人而为教导。又如世人处胎藏者都无所见,亦复不见有所增长。发起精进菩萨亦复如是,虽修佛法亦不见菩提有所增长。又如大雪山王所有诸树依之而生,诸树必无中有破坏及彼焦枯。菩萨亦复如是,勤行方便修诸正法依智所生,亦不于中破坏减失。又如转轮圣王出于世间七宝随出,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神宝、主兵神宝等。菩萨亦复如是,若发菩提心,七宝亦随出,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胜慧、方便等。又如转轮圣王统行四大洲界,于诸众生平等爱念而无异想。菩萨亦复如是,以四摄法普摄众生而无异想,四摄所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又如转轮圣王行王法化,一切悉无斗战争讼。菩萨亦复如是,安居说法,悉无一切邪外战讼。又如三千大千世界,最初成立大须弥山及彼大海。菩萨亦复如是,初发菩提心,先以深固大悲建立。又如世间,日光出时先照高山。菩萨亦复如是,最初发起大智光明,令诸众生发起善根得智光照。又如大地受诸种子,而彼一切草木丛林依地而生平等滋长。得陀罗尼菩萨亦复如是,以无着心于一切众生平等与法而无弃舍。」

三、往生妙喜的菩萨

以下介绍七例。其中,过去往生的一例:贤天菩萨(现名德藏菩萨);现在(指在释迦牟尼佛的法中)往生的四例:最胜菩萨、恒伽提婆菩萨(天女,现名金花菩萨)、须赖菩萨、选择菩萨;佛记将来往生的两例:密迹金刚(即金刚手菩萨)、光耀菩萨(海神)。

(一)贤天菩萨(现名德藏菩萨)

梵文名号不详。主要事迹出自《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梵本不存。经中提到,这位菩萨在过去毗婆尸佛的法中,就已经:「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得陀罗尼及无碍辩,获无生忍,有福德威势,少欲少事常乐独处,逮得神通。」后来往生妙喜世界,现名德藏。

(二)最胜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名号不详。主要事迹出自《十住断结经》,梵本不存。

  • 胜妙功德
深不可测,当观如佛。

  • 当来成佛
最胜菩萨非常特殊。《十住断结经》记载,佛在两个场合、因为两种听众的缘故,为最胜菩萨授记了两次——并且不一样!

第一次是在最胜菩萨请问佛,有关八地菩萨的功德时。会中有一些菩萨心想,按佛所说的来比较,这位提问的最胜菩萨至少也是八地了,不知何时会成佛呢?世尊知道这些菩萨的心念,于是授记说,最胜菩萨尽此娑婆报身,将往生妙喜世界;最胜菩萨在妙喜和娑婆间来往度生,并且不久的将来就会在娑婆世界成佛,为贤劫的第一百零一(一说为一百零五,一说为介于一百和两百之间)尊出世的佛,号狮子威如来。

时彼众会有诸菩萨,各心念言:「今日如来颁宣慧业、叹童真行,功德果报亦无等伦。今观最胜大士所修,履童真业亦无差违。假使最胜成最正觉无上之道,得佛道时所号云何?其佛国土功勋严净,为何等类?诸菩萨众成就云何?奉修法律有差别不?」

(中略)佛告来会诸菩萨等:「此贤劫中百佛过去,当有佛出,号师子威如来,出现于世,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国土名号如今无异。时彼土境国界神妙,五谷卒贱自然无价,人民滋盛,城郭严整,合以七宝——金、银、琉璃、水精、车𤦲、玛瑙、珊瑚、琥珀、及摩尼宝。时彼佛土平正,有八交道,纯以宝成;其地柔软,如天细衣;犹兜术天被服、饮食;宫殿、室宅,园观、浴池、交露、棚阁,巍巍殊妙,其佛国土神德如是。诸天人民自然显发,作倡伎乐,悬诸缯幡,竖立幢盖,烧众名香,雨宝妙华;将护正法,使不缺漏,导利开益无量众生。今此最胜菩萨从此间没,当生无怒佛土、极乐世界。已生彼土时,无怒佛为诸菩萨宣八千四百奇异法门,阐扬道教,归于句义,往返周旋,不断三宝,皆使众生立不退转。」

说是语时,其在会者,咸皆叹曰:「善哉,善哉!最胜大士!以成佛号,何其速耶!愿将来世得生此国,值师子威如来出现世时,遭蒙道教,修童真行,如最胜也。」

第二次则是在最胜菩萨请问佛,有关菩萨的道智时。会中的天、龙、鬼神等心想,不知最胜菩萨何时成佛呢?世尊知道这些八部龙神的心念,于是授记说,将来过无数三百三十阿僧祇劫,最胜菩萨将会成佛,号明慧如来。

尔时众会之中,天、龙、鬼神、干沓惒、阿须伦、迦留罗、栴陀罗、摩休勒、人与非人,心自念言:「如来今日为诸大会,演布道智无比之法,满众生愿随其所趣。此最胜菩萨,何时当成最正觉无上道乎?」

佛知诸天龙神心之所念,即告四部之众:「此最胜菩萨,却后无数三百三十阿僧祇劫,当成为佛,号曰明慧至真、如来、等正觉;世界曰无量,劫名清净;其佛如来翼从弟子,九千九百九十二亿;寿百二十小劫。」

(中略)佛告最胜:「汝般泥洹,供养舍利,当经十二中劫,一切众生皆悉奉事,无因缘者为造因缘,无救护者为设救护,无覆盖者为作覆盖。尔时人民之类,皆当供养,华香伎乐,稽首自归。一一舍利皆放光明,神德变化,见者欢喜——皆由弘誓、发愿所致。如佛威神殊特之变,巍巍堂堂靡不照曜,布现无量智慧光明,缘是兴发无上道意。其中众生发意错者,或成缘觉、声闻之法,或生天上、逮得人身。舍利分布八方上下,天、龙、鬼神、干沓惒、阿须伦、迦留罗、旃陀罗、摩休勒、人与非人,蚑行喘息、有形之类,皆当供养、五乐自娱。」

佛复告最胜:「汝作佛时,地黄金色,七宝具足——金、银、珍宝、车𤦲、马瑙、珊瑚、虎珀、水精、琉璃。或有众生欲得供养全身舍利,辄如其愿,皆悉从意,数千万亿全身舍利布现于世;经法流布十七中劫。」

这个案例,很好地阐释了经中所说的深理,如:

诸佛世界不可思议,改形变化权现无方。

菩萨现受胞胎、随世权化,在所至到多所饶益。……去此东南七十七亿江河沙等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仁贤,佛名善眼,彼无声闻缘觉之道,以无名号、无生灭法而相教授,知解脱空、不计解脱,闻空寻解通利无难,亦无三毒淫怒痴病,总持强记亦不可尽。吾于彼土施为佛事,此彼众生亦不知吾身为所住。是谓菩萨多所润及。

如来出现于世,过去、当来、现在恒沙诸如来等正觉,不取泥洹、亦不永灭。若佛世尊入泥洹者,则非正觉、非具弘誓。……三世诸佛世尊有名号以来,吾未见有入泥洹者。

(三)恒伽提婆菩萨(天女,现名金花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 Gaṅgādeva, 音译为「恒伽提婆」。「恒伽」与恒河同名,又译为「怛竭」、「殑伽」、「昂誐」等。「提婆」意为「天」。因此,这位菩萨的名号也被意译为「河天」。至于她在俗世的的身份,主要有两种说法:优婆夷(人)、天女。

  • 胜妙功德
《大智度论》卷第七十五:
是女人福德因缘,生于富家;闻佛法信乐故,能以金银宝花、金缕织成上下衣、并庄严自身璎珞具,用供养上佛。

  • 当来成佛
金花菩萨和释迦牟尼佛有宿世的因缘。往昔,她曾目睹释迦菩萨供养燃灯佛并受大菩提记,遂发菩提心,以金花供养燃灯佛;并发愿说,希望将来释迦牟尼佛成佛时,能为我授记。现在,释迦菩萨成佛、并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金花菩萨在会中听法,颇有收获,在佛前立下大愿,并且以金花供养世尊。释迦牟尼佛为她授记,从此往生妙喜世界,勤修梵行,从一佛土至一佛土,常不远离诸佛世尊,星宿劫中当成佛道,号金花佛。金花菩萨成佛时,世界清净庄严,无诸过患;无量有情出家学道;金花如来亦当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教化无量菩萨。

「金花」这个佛号对应梵文 Suvarṇapuṣpa. 关于这个名号,有两个有趣的细节。首先,这一名号,与香象菩萨将来成佛时的名号(金莲,Suvarṇapadma )相近。在现存的《悲华经》的梵本中,香象菩萨将来成佛的名号,就是写作「金花」,而与《阿閦佛国经》中的「金莲」略有出入。为何如此呢?笔者有三种猜测。一是传抄过程中出现的讹误。二是从古本(摩揭陀语等)转写为梵文时出现的翻译差别,实际上对应的是同一个词汇。三是香象菩萨与金花菩萨实为一体。可惜去圣遥远,笔者又无神通,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其次,此词若拆成两部分 (suvarṇa + puṣpa) 翻译,其字面意思是「金色的花」无疑;然若作为一个词,却是指千日红(苋科千日红属植物,又名火球花)——这种花的颜色并非金色,而是紫红色。

(四)须赖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 Sūrata 或 Surata, 意为「寂静的」、「慈悲的」、「〔内心〕柔软的」、「趋向〔善〕的」。音译为「须赖」(《佛说须赖经》,曹魏、前凉二本);意译为「善顺」(《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这位菩萨顺善道、趣善果,又能方便教化无量众生入于善法,故得此名。

  • 胜妙功德
《佛说须赖经》(前凉译本)
尔时,城中有极贫者,名曰须赖,信佛法众,奉持五戒,修行十善;奉行慈心终不起心于一切众生,行于悲心志不疲极,行于喜心常乐正法,行于护心苦乐不动;坚固无上正真道心。以方便善,欲度人故,居舍卫城,示现极贫。

于是,释提桓因以天眼净彻视于人,见舍卫城中极贫须赖,执坚固德,善行纯备,心无恚怒,执志坚强,无有瑕秽。坐起经行不失威仪,出入周旋常怀等行,饮食坐卧常怀等心。左右睡寐已皆除尽。少欲知足,易充易可,损于利求,利衰毁誉心不倾动。至心坚固,离于贡高,摄持谦顺,心靖纯淑,质直善说,言信不华,奉八关斋,知节少食。普城所敬,无有厌足,诸造见者与之说事莫不欢喜。食节衣粗,又致供者,让而不受。树叶为器,茅草为席,衣食之余辄以转施,无所藏积。清净洁白,离于求业,于一切生无所志愿。常以昼夜各三诣佛,如来常开闲暇,容其礼拜、供养、咨受法言。若其须赖欲诣佛时,若干百人常从与俱;若其须赖所游居处,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其地界分无有空闲,人众围绕。

  • 将来成佛
经中提到,须赖菩萨从娑婆世界命终,往生妙喜世界阿閦佛所。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当来成佛,号「世尊王」(一作「光世音王」,藏文 ’jig rten rgyal po dbang phyug ),世界名「善化」(一作「德化」,藏文 legs par sprul pa )。善化世界、世尊王佛,与妙喜世界、阿閦佛,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善化世界清净庄严,就像妙喜世界一样;世尊王佛化度无量无边众生,就像阿閦佛一样;善化世界没有天魔,类似妙喜世界虽有众生受魔身却不作魔业,等等。

(五)选择菩萨

  • 名号因缘
梵文名号不详。主要事迹出自《华首经》(亦作《华手经》),梵本不存,有待考诸藏文本。(笔者注:此经,诸藏之间用字差别颇多,难可细说。以下引用,暂用大正藏本。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自行查阅其余藏本。)

「选(選)」字,高丽藏、大正藏写作「撰」。考诸经,「撰擇」即「選擇」。故此菩萨名号即「选择」无疑。

  • 胜妙功德
《华手经·不退转品》(卷第九):
尔时,会中有七岁童子,名曰选择,从坐而起,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世尊我发心,愿当如法王,  闻不思议法,而发大庄严。  请一切众生,设大法施会,  作是师子吼,如所说能成。  世尊我从今,永不贪家属,  今于佛法中,出家修正道。  出家修进行,及禅定智慧,  故逮是正觉,今我亦修学。  我深生欲乐,愿速听出家,  剃发被法服,常修行上法。  当以知见力,简择是世界,  我当为世尊,唯愿听出家。  我无众生想,无有众生故,  达知是法已,当为众生说。  破魔军众已,恐怖诸外道,  坏裂邪见网,为众作大利。  我行安乐道,能至于涅槃,  是道无生相,故不可思议。  除断我痴冥,法明照于世,  当说如实法,随诸法性相。  得大神通力,现诸希有事,  众生若见者,渐断一切疑。」

(中略)即时,世尊以偈答曰: 「是选择童子,曾于此世界,  从无量诸佛,闻是甚深法。  我知此童子,鸯伽摩伽国,  所闻诸佛法,修行菩萨道。  能明了达知,阴界并诸入,  及知三脱门,是处及非处。  迦尸憍萨罗,此中所闻法,  我皆悉知见,亦如上二国。  是选择童子,已到智彼岸,  善法极增长,故得如是智。  算数诸伎艺,及世界文颂,  如是诸智事,悉皆不忘失。  一切世界智,无不可废忘,  出世之智慧,谓知诸法空。  若人能了达,一切法空相,  经历无量劫,终不失此智。  是名大智慧,能灭诸烦恼,  乐此空智者,于法无恼患。 」

  • 当来成佛
《华手经·不退转品》(卷第九)记载,这位菩萨是「即身成佛」的。从娑婆往生到妙喜世界之后,直到证大菩提、入大涅槃之前,都不再经历生死,而是不断地延续寿命,乃至无量阿僧祇劫。诸波罗蜜圆满时即成佛,号大智选择,世界名常照明。彼时彼界众生,没有胎生的,都是化生,结加趺坐坐在莲花上。

(六)金刚手菩萨(密迹金刚)

  • 名号因缘
梵文 Vajrapāṇi, 直译为「金刚手」、「执金刚」,又译为「秘密主」、「密迹金刚」等。从释迦菩萨在燃灯佛所得受菩提记以来,金刚手菩萨就一直守护着他。此世,这位菩萨示现夜叉身,手持金刚杵,护持三宝。

  • 胜妙功德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中提到,金刚手菩萨往昔发大誓愿,守护贤劫菩萨;并且在每位菩萨成佛时,都现夜叉神王身,亲近如来,闻持正法。金刚手菩萨有大神力,在护卫释迦牟尼佛的同时,也现于弥勒菩萨的身后侍卫;乃至贤劫一切菩萨、及每位菩萨神通化现的菩萨,金刚手菩萨都现身侍卫。

  • 当来成佛
经中记载,当贤劫千佛都入涅槃、正法皆已灭尽的时候,金刚手菩萨将往生妙喜世界;并在未来亲近供养无量诸佛,在恒河沙劫中行菩萨道;然后成佛,号金刚步如来,世界名普净,劫名清净。经中这样描述:
寂慧!而彼普净世界金刚步如来刹土之中,安隐丰乐严净可观,天人炽盛菩萨广多,七宝具足殊妙庄严——七宝所谓金、银、瑠璃、砗磲、码瑙、珊瑚、琥珀及赤珠宝,彼世界中周遍盈积。可八步量地平如掌,柔软复如迦左邻尼具诸乐触。建妙幡幢宝绳交络,天妙宝花处处垂下,最上精妙众香氛馥,空中自然奏诸音乐,无诸恶趣及众险难,如兜率天最胜受用。又彼世界随意所思,宫殿舍宇园林楼阁、饮食衣服众庄严具,皆悉具足随诸所用,皆与天人受用无异。受诸天人,具大信解深信佛智。又彼世界亦复不闻声闻、缘觉二乘名字,彼佛所说纯一清净大菩萨法。又彼金刚步如来广多百千菩萨眷属。又彼世界不坏律仪、不减寿命、不破戒行、不失正见,亦无颠狂聋痖跛伛謇吃、犷恶鬪竞缺减诸根等者,一切皆具二十八种天人胜相而为庄严。彼佛如来寿八中劫,亦无天人中间夭逝。寂慧当知!彼金刚步如来其如是等及余无量胜功德事。彼佛世尊随欲说法即放光明,彼诸众生见是光已,即知如来宣说妙法。若有众生互起思念,欲诣佛所瞻仰听法,即以彼佛神通智力所加持故寻至佛所,或有以自神力至佛所者,即时天人大众咸来集会。时彼世尊踊身空中高百千多罗树,时四大洲悉见如来广大身相,又十方世界悉闻震发,显示如来清净妙音,一切众生闻者适悦。又复如来为诸菩萨说正法时,无一众生于其如来宣说之法有所违背,彼诸众生皆悉利根开明知解。又彼世界而无王者,唯佛世尊金刚步如来最上法王。又彼世界一切众生无我无执。复次寂慧!又彼金刚步如来,于彼刹中诸天人所欲行乞食,彼时若天若人即见如来圣像住在其前执持应器。彼诸天人见圣像已,各欲奉上如来清净饮食,及随意乐所欲方处座卧之具,百味食等皆悉严备。彼佛知时,随受所施。佛受施已即出其舍,还复如来所止僧坊,诸菩萨众亦复随应入三摩地。寂慧当知!彼佛如来所住世界,具如是等及余无量胜功德事,是故名为普净世界。」

(七)光耀菩萨(海神)

梵文不详,主要事迹出自《佛说海龙王经》,梵本不存。佛入海中,为诸龙等众生说法。在海中说法结束,刚刚回到岸边,光耀海神即现身赞佛,并请佛说法,以法来庄严大海。佛遂为她说法,她即发生菩提心,同时有两万天神也发了菩提心。佛告诉她,你曾亲近供养数以万计的诸佛,并且也将亲近贤劫诸佛,护持正法;千佛灭后,你将往生妙喜世界,那时候阿閦佛会为你授无上菩提记。

四、其他

本部分介绍其余与妙喜相关的菩萨。

(一)诸经中不具名的往生者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往生因缘品》(卷第二十):「佛说此法门时,五百比丘于无漏法心得解脱。五千菩萨、六千比丘尼、八千优婆塞、十千优婆夷,及欲界中无量天子,于彼佛刹皆愿受生。如来是时皆与授记,于彼佛刹当获往生。若余有情当愿生者,如来亦当与记,生彼佛刹。

《大般若经·第三分·舍利子品》(卷第四百八十二):「当佛说此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胜功德时,多百苾刍从座而起,各脱上服以奉世尊,奉已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从面门出种种色光。时阿难陀即从座起,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白言:世尊!何因何缘现此微笑?诸佛现笑非无因缘。』是时,佛告阿难陀曰:『此从座起多百苾刍,从是已后六十一劫星喻劫中,当得作佛,皆同一号,谓大幢相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此诸苾刍舍是身已,当生东方不动佛国,于彼佛所修菩萨行。』

《维摩诘所说经·见阿閦佛品》(卷第三):「现此妙喜国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于妙喜佛土。释迦牟尼佛即记之曰:『当生彼国。』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我向说此甚深法时,百千天人皆愿往生阿閦佛国。阿难当知!彼于此终,皆当往生阿閦佛所、妙乐国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得陀罗尼,如说修行;皆当成就不思议慧,于五浊国当得作佛,皆同一号,号甘露音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当知彼天受记莂时,百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广普经·紧陀罗品》(卷第七):「佛告大王:『(中略)此五百人于今世命终,皆当生无怒佛所。彼佛与说生老病死,十二因缘,苦无苦本集灭道果,亦复如是。』佛说是时,王意开解,亦乐欲生无怒佛所。

(二)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前世

《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北本卷第三):「尔时有一持戒比丘,名曰觉德,多有徒众、眷属围绕,能师子吼,颁宣广说九部经典,制诸比丘不得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尔时多有破戒比丘,闻作是说,皆生恶心,执持刀杖,逼是法师。是时国王,名曰有德,闻是事已,为护法故,即便往至说法者所,与是破戒诸恶比丘极共战斗,令说法者得免危害。王于尔时,身被刀剑、箭槊之疮,体无完处如芥子许。尔时觉德寻赞王言:『善哉,善哉!王今真是护正法者。当来之世,此身当为无量法器。 』王于是时,得闻法已,心大欢喜,寻即命终,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第一弟子。其王将从人民眷属,有战斗者、有随喜者,一切不退菩提之心,命终悉生阿閦佛国。觉德比丘却后寿终,亦得往生阿閦佛国,而为彼佛作声闻众中第二弟子。若有正法欲灭尽时,应当如是受持拥护。迦叶!尔时王者,则我身是;说法比丘,迦叶佛是。迦叶!护正法者,得如是等无量果报。以是因缘,我于今日得种种相,以自庄严,成就法身、不可坏身。

(三)其余随学不动如来的菩萨

《大方等无想经》(一名大云经,卷第一):「复有三万六千夜叉神王,其名曰:毗沙门鬼王、虚空鬼王、爱德鬼王、毕施鬼王、大璎珞庄严鬼王、一向视鬼王、动大地鬼王、善毛鬼王、善爱家鬼王、摩尼跋陀鬼王、满城鬼王、莲花光鬼王、车轮台鬼王、大海胜鬼王。如是等夜叉鬼王——随顺阿閦如来道行,为护正法,受持禁戒——亦于晨朝从禅定起,往至佛所,头面作礼,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修敬毕已,却坐一面。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第一):「此摧过咎菩萨,却后过于六十二阿僧企耶百千劫,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离热恼劫中,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寂静调伏音声如来、应、正等觉。阿难陀!彼寂静调伏音声如来,佛刹功德庄严,及以声闻、菩萨之众,亦如不动如来妙喜世界,而无异也。」(注:异译本《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翻译差不多;较早期的《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中译为「弃恶菩萨」、「寂化音如来」、「安隐世界」、「离音劫」。)

(四)隋双惠法师、日光菩萨、喜臂菩萨

《三宝感应略要录》记载:「隋开皇中,有释双惠,不知何处人,一生期不退转位。图阿閦佛像一十体;又造同像一十二体,长三尺。立像专心祈请感应。梦感二人僧,一人自称日光、一人自称喜臂:『汝识阿閦佛本愿不?』答:『粗知。』二僧欢喜曰:『善哉如汝!在浊恶世中,归依阿閦佛。于一生中,入不退位,得生欢喜。』觉已弥念。临终启众曰:『我今往生欢喜国矣。』」

根据《悲华经》的记载,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种种难行苦行,三世罕闻。世尊说此经时提到,只有八位菩萨勤苦精进和他一样,其中两位就是日光菩萨和喜臂菩萨。未来无量劫之后,在此世界的北方,有世界名灰雾,劫名大乱,五浊恶世,人寿五十,日光菩萨依其本愿,将成佛道,号不思议日光明如来,说法教化十年,入般涅槃,即日法灭。人寿转减,到三十岁时,喜臂菩萨依其本愿成佛,号胜日光明如来,十年说法,入般涅槃,法住七十年。

准《悲华经》现存梵本,日光菩萨的名号对应梵文为 Saṃrocana. 前缀 saṃ- 意思是「与……相关的」; rocana 意思是「照耀」、「闪耀」,同时也有「令人愉悦的」的意思,故在异译本中作「等乐菩萨」。不思议日光明如来的名号,梵文 Acintyarocana. Acintya 的字面意思是「超越思惟与想像」。异译本作「不可思议乐如来」。

喜臂菩萨,梵文 Prahasitabāhu. 胜日光明如来,梵文 Vairocanadharma, 字面意思为「日法」或「照法」。 Vairocana 即常见的「毗卢遮那」,意为「太阳」、「光明遍照」。异译本作「照明伏如来」,也许是参考了 dharma 一词的「轨则」的含义。

称名

三宝弟子某甲,至心归命顶礼: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如来、本师释迦牟尼如来、妙喜世界阿閦如来;

过去广目如来、宝藏如来、迦叶如来;

当来金莲如来、龙自在尊音王如来、师子威如来、(同名)大幢相如来、金花如来、净光称王如来、世尊王如来、功德光王如来、寂静调伏音声如来、大智选择如来、明慧如来、金刚步如来、不思议日光明如来、胜日光明如来、甘露音王如来;

香象菩萨、大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宝幢菩萨、尸弃菩萨、毗摩罗诘菩萨、现意菩萨、转女菩萨、定自在王菩萨、贤德菩萨、贤王菩萨、德藏菩萨、最胜菩萨、金花菩萨、须赖菩萨、摧过咎菩萨、选择菩萨、金刚手菩萨、光耀菩萨、日光菩萨、喜臂菩萨、双惠菩萨。

如是彼佛刹中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我当欲见;此诸菩萨行禅定行,愿当随学;与诸菩萨处处结集,同学、同乘、同俱究竟。愿当会遇欲求圆满大慈悲者,欲求菩提及沙门者,舍离二乘心者,安住真实空性者,于佛如来一切智性及法僧名号念住相续者。

(笔者注:以上名号的排序,主要参考成佛或得受菩提记的先后顺序。)

回向

我今依经申赞扬,于德海中唯一滴, 回斯福聚施群生,皆愿速证菩提果。

南无不动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 南无不动如来清净大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 #妙喜法门

归敬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今考诸藏正字义,溯流徂源期正解,
故我稽首归三宝,惟愿慈悲垂加护。


凡例

 —以下将以
CBETA 已完成的校勘为基础,以金藏、房山辽代刻经、明永乐北藏的相关部分对校。

 —校正的基本原则:
 (一)年代越早,参考价值越高。用字以正仓院圣语藏本为准,除非与辽代刻经不一致——在此情况下从众(指藏经系统)。有争议的地方用红色标出,对应其余藏经的不同之处用蓝色橙色标出。如果这一条原则必须违背,则要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对菩提流志三藏的用字习惯的判断,即以《大宝积经》为参考,辅以三藏的其余译作。
 (三)义理方面参考《阿閦佛国经》,及《悲华经》和《大乘悲分陀利经》的相关部分。

 —缩写说明:
【圣】日本正仓院圣语藏(天平写经,729-768年);
【辽】房山石经辽代刻经(火字函;北方系,1042-1056年);
【宫】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本(旧宋本,南方系,1104-1148年);
【宋】南宋思溪藏(南方系,1126-1250年);
【金】金藏(大宝集寺本,仅存上卷;中原系,1149-1173年);
【丽】再雕高丽藏(以北方系契丹藏对校中原系开宝藏,1236-1251年);
【元】元普宁藏(1277-1290年)
【北】明永乐北藏(南方系,1419-1440年);
【径】明径山藏(即嘉兴藏,南方系,1589-年);
【明】二种明刻本;
【余】其余诸本;
【正】校正结果。


正文

【余】大唐三藏菩提流志 【明】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 【正】大唐三藏菩提流志

【圣】【辽】【宫】奉譯 【宋】【金】【丽】【元】【北】【径】奉譯 【正】奉

第一品

【圣】【金】【丽】隨喜善 【宫】【宋】【元】【径】隨喜善 【辽】(缺) 【北】隨喜善 【正】隨喜

【圣】【丽】若不起無常苦空無我之 【辽】【宫】【宋】【金】【元】【北】【径】若不起無常苦空無我之 【正】若不起無常苦空無我之 按:「想」字是从「相」字衍生而来的,故古本但作「相」。今据二字义已别,故取「想」字。下同。

【圣】【辽】【宫】【宋】【元】【北】【径】此大千界六震動 【金】【丽】此大千界六震動 【正】此大千界六震動

【余】於彼時一切眾生無橫死者 【宋】於彼時一切眾生無橫死者 【正】於彼時一切眾生無橫死者 按:即上文所谓「彼不動菩薩摩訶薩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廣目如來應正等覺授菩提記」此二时。

【圣】【宫】【宋】【径】(不详) 【辽】【元】【北】名……優鉢羅 【金】【丽】名……優鉢羅 【正】名……優鉢羅 按:「花」为「華」的俗字。今将「花」字一律改正为「華」字。

【圣】【宫】【宋】【金】【丽】【元】陀利華遍滿大地 【辽】【北】【径】陀利華遍滿大地 【正】陀利華遍滿大地 按:考流志三藏其余译作,全用「芬」字。

【圣】【宫】【宋】【金】【径】發如是願我成佛於彼剎中一切菩薩 【辽】【丽】發如是願願我成佛於彼剎中一切菩薩 【元】【北】發如是願我成佛時於彼剎中一切菩薩 【正】發如是願願我成佛於彼剎中一切菩薩 按:如是取舍,原因有二。一者,「我成佛」三字,于文义有缺;且不符四字格的基本格式,似为脱漏——流志三藏的译经风格之一即是在条件允许时尽量使用四字格,除呼语外鲜用三字句。二者,本经第四品中,存在类似句式,使用的就是「願我成佛」,诸本一致。

【圣】【宫】【宋】【金】【丽】【元】若從兜率天降神母胎 【辽】(缺) 【北】【径】若從兜率天降神母胎 【正】若從兜率天降神母胎

第二品

【圣】【辽】【金】【丽】世界之中所有眾生欲界天 【宫】【宋】【元】【北】【径】世界之中所有眾生及以欲界天 【正】世界之中所有眾生欲界天

【圣】【辽】【金】【丽】能令無數百千眾生諸善本 【宫】【宋】【元】【北】【径】能令無數百千眾生諸善本 【正】能令無數百千眾生諸善本 按:「殖」同「植」,此处为栽种义。观历代译经,早期多用前者,晚期多用后者。唐时二者混用。如本经第六品有「植眾德本」一句,诸本皆同。考虑到「生殖」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可能干扰读者对文言经文的理解,采用「植」字,义无别故。

【余】魔王界 【明】魔王界 【正】魔王界

【圣】【宫】其地柔軟如兜羅 【辽】【金】其地柔軟如兜羅綿枕 【宋】【丽】【元】【北】【径】其地柔軟如兜羅綿 【正】其地柔軟如兜羅綿 按:考流志三藏其余译作,多用「如兜羅綿」。又考大藏诸经,皆是以绵喻地,没有以枕喻地的。

【余】譬如欝單越人無別者 【宫】譬如欝單越人無別者 【正】譬如欝單越人無別

【圣】【宫】【宋】【丽】【元】有清淨池應念而 【辽】【金】【北】【径】有清淨池應念而 【正】有清淨池應念而 按:「見」字古同「現」字。今为存二义故,取「見」字。

【余】有不樂者即便不 【辽】有不樂者即便不 【正】有不樂者即便不 按:同上。

【余】不如此界諸等 【辽】不如此界諸女人等 【正】不如此界諸女人等 按:上句言「彼國女人」。又为四字格故。

【圣】【辽】【宋】【金】【丽】【元】【径】雖經晝夜常覩光耀 【宫】【北】雖經晝夜常覩光 【正】雖經晝夜常覩光耀

【余】大樓閣者方妙喜世界 【明】大樓閣者方妙喜世界 【正】大樓閣者方妙喜世界

【圣】【辽】【宫】【元】此不動如來……佛光明 【宋】【金】【丽】【北】【径】此不動如來……佛光明 【正】此不動如來……佛光明 按:「諭」字古同「喻」字。今据二字义已别,故取「喻」字。

【余】此亦不動如來應正等覺殊勝願力之所成就 【丽】此亦不動如來應正等覺殊勝之所成就 【正】此亦不動如來應正等覺殊勝願力之所成就

【余】又如來 【丽】又如來 【正】又如來

【聖】隨所化見 【辽】【宋】【金】【丽】【元】【北】【径】隨所化現 【宫】隨所他現 【正】隨所化現

第三品

【圣】【辽】【金】【丽】皆令證阿羅漢果 【宫】【宋】【元】【北】【径】皆令證阿羅漢果 【正】皆令證阿羅漢果 按:即「現見、內證」之略称。

【圣】【辽】【宫】【宋】【元】【径】頻羅 【金】【丽】【北】頻羅 【正】頻

【圣】【宫】【宋】【元】【北】【径】懈怠預流果 【辽】【金】【丽】懈怠預流果 【正】懈怠預流果 按:形讹。

【余】此諸人等非一定得盡諸漏 【明】此諸人等非一定得盡諸漏 【正】此諸人等非一定得盡諸漏

【圣】【辽】【金】名惰人 【宫】【宋】【丽】【元】【北】【径】名惰人 【正】名惰人 按:「嬾」字古同「懶」字。今据懈怠在心而不在身,取「懶」字。

【圣】【辽】【宫】【宋】【元】【北】【径】如此界 【金】【丽】如此界 【正】如此界

【余】不還來此名阿那 【径】不還來此名阿那 【正】不還來此名阿那

【余】舍利此是不動如來諸聲聞眾假名建立 【元】舍利此是不動如來諸聲聞眾假名建立 【正】舍利此是不動如來諸聲聞眾假名建立 按:准上下文,此经通篇都用「舍利弗」,唯此作「舍利子」,故取「弗」字。又,考流志三藏其余译作,如〈大神变会〉中亦有同样的现象:通篇都是「舍利弗」,而掺杂一二处「舍利子」。未审何缘。

【圣】【辽】【宫】【宋】【金】【丽】若天者 【元】【北】【径】若天者 【正】若天者

第四品

【余】若當生不動如來佛剎者 【明】若當生不動如來佛剎者 【正】若當生不動如來佛剎

【余】由不動如來往菩薩行時 【辽】由不動如來往菩薩行時 【正】由不動如來往菩薩行時

【圣】【辽】【宋】【丽】【元】持用布施由茲善往生彼國 【宫】【北】【径】持用布施由茲善往生彼國 【正】持用布施由茲善往生彼國

【余】譬如金 【明】譬如金 【正】譬如金

【圣】【丽】於菩薩行人為障礙 【辽】(缺) 【宫】【宋】【元】【北】【径】於菩薩行人為障礙 【正】於菩薩行人為障礙

【余】由茲善彼諸菩薩善得往生 【明】由茲善彼諸菩薩善得往生 【正】由茲善彼諸菩薩善得往生

【圣】【辽】【宫】【宋】【丽】若已生現生當亦皆斷諸惡趣 【元】【北】【径】若已生現生當生生亦皆斷諸惡趣 【正】若已生現生當亦皆斷諸惡趣

【圣】【丽】至未證無上菩提從一佛土至一佛土 【辽】【宫】【宋】【元】【北】【径】至未證無上菩提從一佛土至一佛土 【正】至未證無上菩提從一佛土至一佛土 按:形讹。

第五品

【圣】【辽】【丽】涅槃功德品 【宫】【宋】【元】【北】【径】涅槃功德莊嚴品 【正】涅槃功德品 按:准《佛国经》,题为「佛般泥洹品」,诸本皆同。

【余】諸天人經七晝夜心懷悲惱 【宋】諸天人經七晝夜心懷悲惱 【正】諸天人經七晝夜心懷悲惱

【余】取滅度一何速哉 【宋】取滅度一何速哉 【正】取滅度一何速哉

【余】彼佛剎中所生菩薩摩訶薩亦當其數 【宫】彼佛剎中所生菩薩摩訶薩亦當其數 【正】彼佛剎中所生菩薩摩訶薩亦當其數

第六品

【圣】【辽】【丽】於彼彼佛剎隨樂受生 【宫】【宋】【元】【北】【径】於佛剎隨樂受生 【正】於彼彼佛剎隨樂受生 按:彼彼,意为〔其中的〕每一个,即指前文提及的「東方無量世界」。

【余】餘世界中諸菩薩眾所有形等色皆悉能見 【宫】餘世界中諸菩薩眾所有形等色皆悉能見 【正】餘世界中諸菩薩眾所有形等色皆悉能見

【圣】【辽】【丽】假使有人以金寶滿閻浮提 【宫】【宋】【元】【北】【径】假使有人以金寶滿閻浮提 【正】假使有人以金寶滿閻浮提 按:考流志三藏其余译作,没有「終以」的表述,恐为形讹。

【圣】【辽】【宫】【宋】【丽】汝當斷 【元】【北】【径】汝當斷 【正】汝當斷

【圣】或使經行若坐若立立等 【辽】【宫】【宋】【丽】【元】或使經行若坐若立等 【北】【径】或使經行若坐若立汝等 【正】或使經行若坐若立等

【圣】【宫】【宋】【元】【北】【径】不應生於退轉之 【辽】【丽】不應生於退轉之 【正】不應生於退轉之

【圣】【辽】稱彼名號憂患自 【宫】【宋】【丽】【元】【北】【径】稱彼名號憂患自 【正】稱彼名號憂患自 按:此处「清」字为净尽义,用法如「清除」、「肃清」。

【圣】【丽】結趺坐安處虛空 【辽】【宫】【宋】【元】【北】【径】結趺坐安處虛空 【正】結趺坐安處虛空 按:据《慧琳音义》:「結加趺坐者。加字只合單作加。」「有從足作跏。文字所無者也。」考流志三藏其余译作,但用「加」字。

【圣】終以後 【余】終以後 【正】終以後 按:讹误。

回向

大圣涅槃三千载,结集传译流布难,
或有差违是我失,判法正理在牟尼。

愿诸世界常安隐,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消除,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华遍庄严,随所住处常安乐。

我今思惟、校正、流通经文,所有善根,合集校计筹量,普皆施与法界有情,无悔吝心;复共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以此善根,愿我当生妙喜世界,与阿閦佛共相会遇。

#妙喜法门

「解读佛教的性别观」系列

#佛法在世间

(1) 起源的传说

介绍一个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其中包含着性别平等的隐喻。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1

(7) 女性的能动性与自主权

对 (1) 的补充讨论。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7

(2) 净土与女性

极乐世界和净琉璃世界不存在性别,这是为了避免与性别相关的苦;妙喜世界存在性别,并努力保障女性的权益。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2

(3) 此之谓大丈夫

「丈夫」是一个性别中性的尊称,有关善法,无关性别,不是「男性」的同义词。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3

(4) 女身成佛

佛经中记载的两则女身成佛的典故,以及相关义理——权实、菩提心——的分析。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4

(5) 五障

对《法华经》中有关「五障」的文本正本清源,并厘清一些常见的误会。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5

(6) 跨性别

佛教对跨性别人士的看见、尊重、支持等。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6

(8) 「女德」抑或「男德」

对佛经中保存的一些对女性的负面评价,提供另一种分析视角——对男性的约束的一部分。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8

(9) 翻身,但没有主人

在社会层面根除「主宰」的思想;当大环境无法改变时,在个人层面消除任何外在权力的影响——佛教为女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这两种思路。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9

(10) 夫妻之道

分析《善生经》、《玉耶经》、《密友书》这三部经典(包括各个异译本)中涉及的有关伴侣相处模式的佛教思想,并反驳一些常见的滥用。 https://paper.wf/chintien/buddhism-gender-10

「声闻秘义」系列

#声闻秘义

三净非宜

声闻乘的别解脱律仪虽然不遮止食用三净肉,但圣弟子须知食肉并非善法,应当尽量远离。 https://paper.wf/chintien/sravaka-vegetarianism

辨一佛多佛义

从声闻乘的角度,辨析他方诸佛存在的可能性。 https://paper.wf/chintien/concurrent-buddhas

《一百五十赞佛颂》系列

#一百五十赞

正文

校正完成的文本。 https://paper.wf/chintien/satapancasatka-text

校正记

参考 CBETA 已完成的校勘,以赵城金藏对校,并借助现存梵本以确定一些用字。 https://paper.wf/chintien/satapancasatka-proofread

发隐

参考梵本及义净三藏的其余译作等,对本《赞》作简要的注释。 https://paper.wf/chintien/satapancasatka-annotation

「妙喜法门」系列

#妙喜法门

妙喜十义

以假设二人对话的形式,从十个方面介绍与妙喜世界、不动如来相关的法义。这十个方面是:因机施教、摄受接引、此方因缘、女身成佛、依正庄严、较量善根、积功累德、菩萨游履、法门相应、往生之要。 https://paper.wf/chintien/abhirati-ten-discourses

妙喜菩萨

介绍了二十余位妙喜相关的菩萨,分为四类:妙喜的上首菩萨、从妙喜来娑婆度生的菩萨、从娑婆往生到妙喜的菩萨、其他。 https://paper.wf/chintien/abhirati-bodhisattvas

《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校正记

参考 CBETA 已完成的校勘,以金藏、房山辽代刻经、明永乐北藏的相关部分对校。 https://paper.wf/chintien/akshobhyavyuha-sutra-proofread

(未完待续)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归敬

稽首总敬三宝尊,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咸令出离至菩提。

今采经论会诸文,通法济生令正解,
故我稽首归三宝,唯愿慈悲垂加护。

南无不动如来应正等觉,甚为希有!
南无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善能说彼称赞法门!


缘起

善友二人,对坐清宵,论说法要,言及净土,广引经论,各申礼赞。如《大乘起信论》有言:「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

种种赞叹已,一人曰:「愿我临命终时,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国土。」一曰:「仁者所愿诚为善事,我深随喜。然我愿生妙喜国土,见阿閦佛。」前人未谙妙喜之旨,因致问焉。


一、因机施教


问:「阿閦」何谓?

答:从是东方过千世界,有佛刹名阿比罗提 (Abhirati), 此言妙喜,亦曰妙乐,亦曰可乐,亦曰欢喜。阿閦 (Akṣobhya) 如来,具足曰阿閦鞞,亦曰阿刍毗;此言无动,亦曰不动,亦曰无怒;今现在说法。

问:世尊偏赞极乐国土,处处经中劝诱往生。是故,古今大德无不倡导。汝是具缚凡夫,何以师心自用、标新立异?

答:《贤愚经》言:「随其有缘,余人不度。」《无量义经》言:「〔众生〕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大悲心陀罗尼经》言:「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是知众生根基不等、因缘非一;世尊慈悯,广宣赞叹十方国土,令诸众生闻已欢喜、随愿当生。非但极乐一土而已。

复次,玄奘三藏亲游西域,述彼行止:「西方道俗,并作弥勒业。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师,皆许此法。弥陀净土,恐凡鄙秽,修行难成。」又如义净三藏所述《临终方诀》:「然称佛名,随病者心称其名号,勿称余佛,恐病者心而生疑惑。」故知古今大德,非但倡导极乐一土。

复次,我诚凡夫,未敢自专。然诸大乘微妙经中,多说菩萨乐生妙喜,世尊与记皆当得生,乃至速证无上菩提。我闻欣乐,愿随彼学。

复次,我曾效仿圣者蕅益,作阄问佛:一曰极乐、一曰妙喜。频三拈之,皆得妙喜。故我意决,必愿当生。


问:其余诸土诸佛,但于一经二经,略赞叹耳;极乐国土,处处称扬,是乃为胜。

答:世尊殷勤赞叹妙喜世界、不动如来,亦甚多矣;乃至多有菩萨从妙喜来此娑婆界,广度群品,接引往生。(后当广说。)而仁不闻,非如来咎。

复次,大乘经中广宣赞叹菩萨六度,一切难行苦行;比之专作净业求生他方现在佛土,百千倍也。若以多为胜者,仁何不学难行之道?

仁者!幸愿思念《法句经》言:「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若某众生于某佛有缘,下至闻一偈颂,或专持彼佛一句名号,皆必得度。

问:《大阿弥陀经》言:「闻阿弥陀佛声……心中狐疑,都无所信者,皆故从恶道中来生,愚痴不解。」吾今观汝,于极乐国、阿弥陀佛,无信乐心,定是宿罪未消、善根未发。

答:我非不信,然极乐国非我心之所向。譬如仁者乐生极乐国土、不乐兜率,岂是于彼补处慈尊起乖诤耶?

复次,《称赞不动如来功德法门经》言:「
若人闻此功德称扬法门,闻已受持读诵通利,彼善男子等皆于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时皆已见闻,是故闻此法门即得信心清净。」又言:「除彼不退菩萨摩诃萨,所余菩萨于此世界,若不闻称赞不动如来功德法门者,皆为恶魔之所摄受。」如是观之,仁今不乐妙喜国土,岂是长夜不见如来、现为恶魔之所摄受?

复次,不动如来甚奇希有,乃至广说如经。我愿随学彼佛行愿,及愿当生妙喜净土——仁于此事宜生随喜,莫起诤论。所以者何?《大品经》言:「
若菩萨菩萨共诤斗,瞋恚骂詈,是时恶魔便大欢喜踊跃言:『两离萨婆若远。』

复次,我昔曾闻,清凉国师引总持教,谓毗卢遮那如来从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如来、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无量寿如来。故知二佛平等。是故,仁者!慎莫执着一经、不信所余一切经法。我与仁者,宜相劝助,不应诤也。


二、摄受接引


问:贤首!汝言多有菩萨当生妙喜者,吾不曾闻,请试举一二。

答:善哉此问!世尊昔在耆闍崛山,说彼称赞法门,会中即有:「五千菩萨、六千比丘尼、八千优婆塞、十千优婆夷,及欲界中无量天子,于彼佛刹皆愿受生。如来是时皆与授记,于彼佛刹当获往生。若余有情当愿生者,如来亦当与记,生彼佛刹。

复次,我当赞说余大经中,菩萨生妙喜者。且举八会,令仁闻知,生欢喜意。
一者、华严会上,最胜菩萨。
二者、般若会上,三百比丘、金花菩萨。
三者、维摩会上,十四那由他人。
四者、密迹会上,密迹金刚。
五者,海龙王经,光耀海神。
六者,华手经中,选择童子。
七者、须赖经中,须赖菩萨。
八者、甚深法性回向经中,百千天人。


问:此等或是小菩萨众,未足为奇。

答:止,止!仁者!莫作此言,宜速悔过。所以者何?且如最胜菩萨,于此贤劫、娑婆国土,当成正觉,号师子威如来。如是住不思议解脱菩萨,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群生,位邻于佛,其德难测。

问:但释迦牟尼一佛法中,有诸菩萨乐生妙喜耶?

答:是何言也!往昔诸佛法中,亦有菩萨已生于彼。且举三例。

一者、《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载,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法中,贤天菩萨往生妙喜,现在彼土修菩萨行,号曰德藏。

二者、《广普经》载,过去清净光佛法中,五百仙人、并一国王,闻佛说法,心开意解,往生妙喜。

三者、《大般涅槃经》载,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此娑婆有佛出世,号欢喜增益如来。其佛末法中,有持戒比丘名曰觉德,护法国王名曰有德,具生妙喜,即过去迦叶、现在释迦二佛也。非但彼二,乃至国中人民,下至见闻国王护持正法生随喜者,皆得不退菩提之心,悉生妙喜。

是故,经言:「
舍利弗!东方一切世界诸刹土中,若菩萨乘人或声闻乘人,于此法门读诵通利者,其数甚多。彼诸菩萨及声闻人,由愿力故,于不动刹中,若已生、现生、当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不动如来于妙喜世界及他方刹土,在菩萨等乘中而为上首。

问:且置圣教。此土颇有先德,往生妙喜以不?

答:有隋圣者双惠。《三宝感应略要录》载:「隋开皇中,有释双惠,不知何处人,一生期不退转位。图阿閦佛像一十体;又造同像一十二体,长三尺、立像。专心祈请感应。梦感二人僧,一人自称日光、一人自称喜臂:『汝识阿閦佛本愿不?』答:『粗知。』二僧欢喜曰:『善哉如汝!在浊恶世中,归依阿閦佛。于一生中,入不退位,得生欢喜。』觉已弥念。临终启众曰:『我今往生欢喜国矣。』」

问:阿弥陀佛慈悲摄受,四十八愿接引群生,十方世界最为第一。汝言发愿当生妙喜,或有斯事然今犹疑:虽诸菩萨已正当生,或凡夫人无容得至,纵具信愿佛不摄引,枉失人身万劫难复,唐捐辛苦一何哀哉!

答:阿弥陀佛接引群生,诚如所言。然不动佛岂无慈悲?亦勤方便摄受接引;释迦如来亲为证明,乃至贤劫千佛、现在十方诸佛,皆亦证知。

言摄受护念者,经言:「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不动如来功德法门,善能受持读诵通利,愿生彼刹者,乃至命终,不动如来常为护念,不使诸魔及魔眷属退转其心。舍利弗!应知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乃至无上菩提,无有退转之怖,亦无水火刀杖恶兽毒虫之所损害,亦不为人非人等之所怖畏。何以故?由不动如来常加护念,于彼佛刹当受生故。

言接引往生者,《拔济苦难陀罗尼经》言:「
临命终时,彼不动佛与诸菩萨来现其前,赞叹慰喻令其欢喜,复告之言:『今来迎汝,应随我往所从佛国。』彼命终已,决定往生不动如来清净佛土。」《称赞经》言:「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发增上心,我皆与记,于彼佛刹而得受生。

非但菩萨得生于彼,乃至:「
爱乐彼受天资具者,彼诸众生从余世界命终以后,皆得往生不动佛刹。」世尊悬记:「若余有情当愿生者,如来亦当与记,生彼佛刹。」如是种种,岂非慈悲摄受、方便接引?

问:《坛经》言:「迷人愿生东方西方,悟者所在处并皆一种。」汝今愿生妙喜,岂非迷愚?

答:若尔,仁者愿生极乐,亦是迷愚。是故应知,不可执理废事。

三、此方因缘


问:阿弥陀佛与此众生偏有因缘。如《无量寿经》言:「特留此经,止住百岁。」未审不动如来并彼法门,亦于此土有因缘不?

答:善哉斯问!不动如来、称赞法门,于此众生诚有因缘——非但娑婆国土、南阎浮提;乃至于此震旦群生,亦大有缘。如玄奘三藏翻《般若》讫,欢喜告言:「此经于汉地有缘。」般若经中,佛为四众现妙喜国;处处赞叹不动如来、妙喜菩萨;亦赞余菩萨众,随学不动如来为菩萨时所行所学;亦说菩萨若闻般若有信解者,当于不动佛所广闻般若,如说修行,住不退转。

复次,震旦人民,初闻净土,即妙喜也。后汉桓帝建和元年,三藏支娄迦谶初抵洛阳,即于是岁出《阿閦佛国经》,备宣不动如来因地行愿,今现世界庄严善快,声闻菩萨清净学成,乃至泥洹感应之相,殷勤叮咛劝助往生。光和二年又出《道行般若》十卷,即小品也。于后百年,《无量寿经》方传此土。(更有余因缘,后当说。)


问:藏中现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四卷,同是三藏支谶所译,孰先孰后?

答:《阿閦佛国经》最初翻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是后出也。

复次,《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译者难明。仁谓三藏支谶译者,此是宋藏依吴录题。若据祐录,是晋武时,三藏法护译出。若据梁《高僧传》,乃是曹魏甘露年间,沙门帛延(一作白延)所译。法护、帛延,晚于支谶百年。


问:《开元录》载,后汉三藏安世高亦有一译,今佚亡,孰先孰后?

答:此说未足为信。所以者何?三藏世高有部出家,多阐声闻少涉大乘。又,古录不载故。

复次,准释道安经录,三藏世高以桓帝建和二年初始译经,出阿含、阿毗昙、及诸禅法。纵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此亦晚于三藏支谶。

复次,斯事微浅,何勤致问?若有余义,我当与论。


四、女身成佛


问:贤首!吾今粗识汝愿。未审最初发心,从何缘起?

答:十方净土少有女人,而彼妙喜兼具男女。然我尽菩提际愿为女身——愿以女身受菩提记、立不退转、化诸有缘,乃至当以女身成佛。故我乐生妙喜世界。

问:咄咄!贤首!莫作是语。所以者何?女是触毒,近便损害。是故,吾于长夜心希极乐,莲华化生无有女人,乃能尽寿净修梵行。贤首!汝今所愿,斯诚非善,且止勿言。

答:仁者!幸愿听我一言。仁意若谓女于梵行是损害者,则诸男子于梵行女亦是损害,亦应言:「男是触毒」、「男是梵行垢」。

复次,如来大师、尊重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虽数近女无由损害。下至沙弥未得道者,以生死身奉戒舍命,于净梵行无毫亏损。岂佛世尊独彼师耶?是故应知,有损害者,乃其自心未得解脱于淫怒痴,亦未勤修离欲之行,未善通达作不净观屏息淫情,乃至广说,非女过咎。

复次,妙喜世界诸男女等,薄淫怒痴,深解无我及无我所,法乐自娱。其佛国土尚无乐欲之声,况有以染垢心交通?设或男子未离欲者,「
至女人所以爱心视,须臾之间便离欲心,自生厌离,即便还去,寻得清净无垢三昧。以三昧力故,于诸魔缚而得解脱,更不复生恶欲之心。」如是彼土虽有男女之别,而非障碍,转益梵行。

问:女身垢秽,非是法器。欲以女身受菩提记,无容无处。

答:妙喜女人,胜于娑婆男子,千万亿倍,不可为比。经言:「其佛土女人具诸功德,譬如兜率天女。又,其中女人无诸臭秽;不两舌、悭、嫉妒。」若彼女人不得授记,此土一切皆不应得。

复次,垢在心,不在身。若言垢秽非法器者,我等五浊弊恶众生,岂是法器?又若女身非法器者,大爱道等诸比丘尼不应得证阿罗汉果,乃至法华会上不应受菩提记、当来作佛。

复次,仁今以轮回心,生分别见,不自知迷。声闻法中,尚不见实男女可得,何况大乘!如《杂阿含经》言:「
若于男女想,心不得俱离,彼即随魔说。」「女相无所作,唯意修禅定,观见于上法。若有男女相,可说于女人,于法无所能;若无男女相,云何生分别?」大乘法中,如《首楞严三昧经》言:「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广普经》言:「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分别本无法,无有男女行。

问:虽然,以女成佛,实所未闻。

答:此诚圣教,莫疑如来不可思议大方便力。《涅槃经》中,如来自说:「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女身成佛。众人皆言:『甚奇!女人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毕竟不受女身;为欲调伏无量众生,故现女像;怜悯一切诸众生故,而复示现种种色像。」《广普经》中,亦说过去五十四亿恒河沙劫,计七十万二千亿女,不转女身而成佛道。

复次,《海龙王经》言:「
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无男无女。」《维摩诘经》言:「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仁既志乐大乘,幸愿善思此义。

五、依正庄严


问:天台举四种净土,谓凡圣同居、方便有余、实报无碍、常寂光土。汝言妙喜国中有男女别,未审彼土是何净土?

答:一切净土皆具四种,妙喜亦尔,无异极乐。

问:且论华树宫池,男女小大所居之处,是何土耶?

答:是化土也,亦与极乐无有别异。

复次,且置国土严净,如极乐国有无量无边声闻众及菩萨众,非可算数,妙喜亦尔。


问:吾睹经中,广宣赞叹极乐国土无量庄严,难可得尽;无须弥山,亦无大海,况余杂秽?《维摩诘经》则载,妙喜国有「铁围、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须弥、诸山。」以是观之,极乐为胜。

答:仁者!幸勿于此起分别意。所以者何?诸佛刹土悉皆平等。又复经言:「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妙喜国土无边庄严,元非此土眼所行境;维摩大士为度下劣,方便接取入此世界;以此众生罪垢重故,于清净土见为不净。又如《无量寿观经》言:「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此亦如是。

复次,《悲华经》言:「
菩萨四法懈怠。何等四?一者、愿取清净世界;二者、愿于善心调伏白净众中施作佛事;三者、愿成佛已,不说声闻、辟支佛法;四者、愿成佛已,寿命无量。是名菩萨四法懈怠,是谓菩萨譬喻余华,非谓菩萨如分陀利。……菩萨有四法精进。何等四?一者、愿取不净世界;二者、于不净人中施作佛事;三者、成佛已,三乘说法;四者、成佛已,得中寿命,不长不短。是名菩萨四法精进,是谓菩萨如分陀利,非如余华,是名菩萨摩诃萨。」观此经意,若仁谓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及彼众生悉皆清净、光寿无量,过妙喜者,则不动佛为菩萨时勇猛精进,非阿弥陀佛所能及也。经中分明:「不动菩萨所被精进甲冑,无量千菩萨悉无与等。」是故,仁者!莫妄分别。(有余义,后当说。)

问:若如汝言,二土无别,汝见何利,愿生妙喜?

答:善哉斯问!仁者应知,妙喜化土,不宜称为「凡圣同居」。且如极乐,心劣凡夫生者,或五百岁居疑城中。又如中品中生,「经半劫已,成阿罗汉」;中品下生则需一劫,何况下品!彼佛国土虽有无量无边阿罗汉众及菩萨众,然亦多有凡夫及住学地补特伽罗,故称「凡圣同居」。

妙喜国土无有边地疑城,凡夫及学亦少。经中分明:「
当观其佛刹为阿罗汉刹、不为凡夫之刹也。所以者何?彼阿罗汉甚众多。」顺声闻意,名阿罗汉刹;若据实,应名菩萨刹、名为佛刹。

问:观汝所言,彼无学多而有学少,不应道理。

答:若据此界,初果之人经七返生方证无学,仁难则成。然妙喜国众生听法,不起于座即证无学;纵极劣根懈怠之辈,于初听法即证初果,二听二果,三听三果,第四听法即证无学。是故,彼国阿罗汉多、住学地少。经言:「如我此刹诸善男子获预流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则无其数,于彼刹中证阿罗汉亦复如是。……舍利弗!此三千大千世界星宿犹有数量,彼一一会,无量有情得阿罗汉故,诸会声闻无有数量。

问:汝虽巧辩,谓妙喜土诸上善人之所充满。然窃闻之:不动如来寿十千劫,光明炎照三千大千;阿弥陀佛光寿无量,十方诸佛悉皆无有,是为胜也。

答:仁者!一切诸佛,法性平等。仁今不应妄生分别,意谓此佛胜彼佛也,恐有谤佛之嫌,害自善根。所以者何?佛于化土示诸光寿,或容有量,皆是方便,不需疑也。仁若现得法身威力,即知一切诸佛所有光寿,悉皆无量,同一平等。

复次,仁谓不动如来寿十千劫,虽是圣教而非大法,乃是如来为小根人方便宣说。所以者何?《大般涅槃经》载,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即有觉德比丘、有德国王、及诸人民,往生妙喜。然不动如来今现住世,故知彼佛寿无量劫。此亦《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之义也。

复次,如我先言,清凉国师引总持教,谓毗卢遮那如来从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如来、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无量寿如来。故知二佛平等,不应妄生戏论。

仁者!世尊于诸经中,处处哀劝莫妄称量出家在家男子女人,况诸佛耶!仁今应止如斯戏论,慎莫谓佛有胜劣也。


问:贤首!蒙汝殷勤劝诲,吾今始知不动如来功德广大。今欲更闻彼佛应身功德,愿为吾说。

答:善哉!诚如所言,不动如来成就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我今略示少分,幸可见微知著。

《称赞经》言:「
诸余菩萨被大甲冑,发趣无上菩提,无有如不动菩萨摩诃萨者。……彼不动如来于妙喜世界及他方刹土,在菩萨等乘中而为上首。」《称扬诸佛功德经》言:「十方诸佛为诸众生广说法时,皆先赞叹阿閦如来名号功德。众生听闻其功德者,终无厌足。」《不退转法轮经》言:「若欲见诸佛,阿閦为最上。」又如《阿弥陀经》中,诸佛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东方阿閦鞞佛最为先导。

问:何故略说?

答:非但我今略引圣教。称赞会上,舍利弗请佛广说,而佛亦但说少分。所以者何?彼佛乃至初发心时,所摄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难可具说。

复次,若广说者,或人心力微劣,不能受持。

复次,若广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以是种种因缘,故略说耳。


六、较量善根


问:《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以理推之,妙喜既是殊胜佛刹,吾辈凡愚岂得往生?

答:仁勿自轻、亦勿疑彼如来大悲愿力。少善根者,但心愿乐,亦当得生。《悲分陀利经》言:「有众生善根熟者,令彼华中化生;有少福德、未种善根,令彼胎生,尽诸业行。

问:胎生鄙恶,污秽苦痛,非吾所愿。

答:勿以凡情测度如来。《称赞经》言:「又彼怀孕之时、至于诞育,母子安适、亦无秽污。何以故?此皆不动如来本愿力故。

《悲分陀利经》言:「
男女处胎,身心受乐,譬如三十三天欢喜爱乐。使其佛土男女处胎,七日七夜,如是受乐;女人怀妊亦受是乐,譬如比丘入第二禅。彼处胎者不为不净胎垢所污;于七日旦,极香甚乐,而得出生。令彼女人不受苦痛,俱入池浴;令彼女人心即离欲,得净无尘三昧——以是三昧,令离魔事、常入三昧。

如是,众生生彼国者,纵少善根而受胎生,母子身心俱无诸苦,而受安乐,乃至获得法利——所谓殊胜三昧。


问:极乐众生一向化生,岂不乐哉?

答:胎生未必劣、化生未必胜也。前答已述其意,下更当说。

《无量寿经》言:「
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此即疑城。据此,则不可谓「一向化生」也。

复次,阿弥陀佛虽有方便,接引下劣;然彼生者,闻法证果,有速有迟。此说何意?如《观经》言,上品中生,经宿花开,过七日已乃得不退;上品下生,一日一夜花开,三七日后了了见佛,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中品生者,住声闻道;下品生者,速则十劫得入初地,迟则十二大劫方始花开闻法、发菩提心。

住声闻道补特伽罗,若欲回心,习大乘道,倍复迟钝。故诸行人,心希大乘,往生极乐,或善根胜而不广大,住于中品,反成障碍。《瑜伽师地论》言:「
回向菩提声闻……能发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所修行极成迟钝——乐涅槃故,不如初心始业菩萨。

妙喜不尔。多善根者,于彼化生,寻得见佛;少善根者,纵入母胎,不过七日。又彼生者,昼夜闻法。声闻乘人,一坐听法,即证罗汉。至极下根、懈怠之人,第四闻法,必得罗汉,不如此间七返生也。又若行人志乐大乘,甫当生者,终无退转。《称赞经》言:「
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不动如来佛刹中者,必不信住诸声闻地。何以故?彼行佛道常遇如来,天魔波旬不得其便,于二乘地永断相续,必定当得无上菩提,常在如来诸大集会。

复次,妙喜国中,胎生甚少、化生者多。何以知然?《称赞经》言:「
在家者少,出家者多。」《佛国经》言:「不以立淫欲乱意者得生彼佛刹。……阿閦佛说法时,诸弟子便度于习欲。」彼刹白衣尚离欲染,何况沙门!唯极钝根之辈,乍生未久,白衣居家,或容暂起一念爱心;然亦寻灭,得净无尘三昧,不复习欲。如是,彼刹女人怀胎及胎生者皆甚鲜少。

如是,极乐菩萨,纵阶上品,中生者则经宿花开、七日不退,下生者则二十九日乃得了了见佛、经三小劫方入初地,何况彼土一昼夜当此娑婆一大劫!妙喜菩萨,下根少福,住母胎中,不过七日,亦得见佛闻法、逮不退转。此中迟速,智者应思。


问:汝言极乐菩萨有行迟行,此甚非理。何以故?《阿弥陀经》言:「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答:如来说法,四种意趣,此当别时。何谓别时?如《摄大乘论释》言:「谓此意趣,令懒惰者,由彼彼因、于彼彼法精勤修习,彼彼善根皆得增长。……如有说言:『由一金钱得千金钱。』岂于一日?意在别时。由一金钱是得千因,故作此说。」极乐众生,中品中生,七日得初果、半劫得阿罗汉果;中品下生,一劫乃得阿罗汉果。若回心者,行菩萨道,望菩提果,亦长远矣。岂彼一切众生,甫生即成不退?

问:如汝先言:「莫妄称量。」现论二土菩萨胜劣,岂非称量、戏论于法?

答:我但依经称赞,不言胜劣,故无咎也。

复次,我诸议论,非己妄心发明;乃由闻思圣言,及诸古德言议,而得解了。且如「迟速」、「别时」之义,皆大乘基法师于《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中明也。


七、积功累德


问:妙喜菩萨行积功累,理应迟缓,不应言速。何以知之?《无量寿经》较量:「〔娑婆〕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妙喜净土,应知亦尔。

答:此谓浊世多诸障恼,行善为难,发心勇猛胜安乐国。虽然,此是较量有相福德,有量有限。菩萨生妙喜者,行无所得,「安住真实空性」,「所有言议,皆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故彼功德,无量无限;况之行有所得菩萨斋戒、行善,不可为喻。

《大品经》言:「
若菩萨摩诃萨用有所得故……『我持戒、此是戒。』是名得戒,不得波罗蜜。」又言:「菩萨摩诃萨为般若波罗蜜所护,以方便力故,胜前善男子善女人取相、有所得者。

经中分明:若有菩萨,于贤劫千佛所,广兴供养,便即出家,净修梵行;若余菩萨不动佛所,一生之中与波罗蜜相应——而前菩萨于后菩萨,所有善根,百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能及。如是,若此菩萨于千佛所,世世出家、尽寿梵行,尚不能及;何况白衣斋戒一日?


问:彼菩萨等,堕空无耶?

答:是何言也!彼诸菩萨,遍行波罗蜜,以不可得故。《小品经》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则具足诸波罗蜜,亦能具足方便力。」是诸菩萨,深达般若、善巧方便,如鸟双翼,翱翔虚空,无滞无堕。是故,经言:「彼佛刹中所有菩萨……皆行一行,所谓住如来行。

复次,《称赞经》言:「
彼刹天人植众善本……假令余界诸天及人,往彼刹中善男子善女人所,尽其天眼亦不得见。

问:贤首!此说何义?

答:如《华严经·十定品》中,普眼菩萨入十千阿僧祇三昧,周遍观察,而不能见普贤菩萨在彼道场众会之中,以其「住处甚深,不可说故。」是知妙喜菩萨种深善本、修深功德、行深三昧,余界少有。

复次,《僧伽吒经》中,莲花藏佛告一切勇菩萨言:「
无善根人,则不能得见此佛国。」《虚空藏经》言:「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现第一义谛无生庄严,诸天及人乃至八地菩萨皆当迷闷,无能见其境界行相。」妙喜人天余界不见,应知亦尔。

复次,如法华会上,文殊师利菩萨见妙音菩萨欲来之相,因问佛言:「
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称赞经》言:「彼诸菩萨行禅定行,愿当随学。」即此之谓。

问:善哉!彼诸菩萨既具如是殊妙功德,诸佛世尊颇称赞不?

答:如是如是,是诸菩萨十方谘嗟。《大品经》中,佛告须菩提言:「如我今说法时,自称扬宝相菩萨、尸弃菩萨;复有诸菩萨摩诃萨在阿閦佛国中,行般若波罗蜜,净修梵行,我亦称扬是菩萨名姓。

复次,若有众生现在娑婆,乐菩萨道情希妙喜,随学彼佛因地行愿,虽位凡夫诸佛亦叹。《小品经》言:「
未得阿毗跋致者,诸佛亦有称扬赞叹者。何者?是能随学阿閦佛为菩萨时所行道者。如是菩萨,虽未得阿毗跋致,亦为诸佛称扬赞叹。

问:何等菩萨,随学不动如来为菩萨时所行道者?吾不曾闻如是菩萨色类名号,愿为吾说。

答:多有其事,仁已熟诵,然未详之。我今示仁,令闻欢喜,当于佛所起净信心,增长善根。

《大佛顶首楞严经》言,超日月光佛以念佛三昧教大势至菩萨,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此即不动如来本所行道。何者?不动如来从初发心,「
举足下足,心常念佛」,乃至于一一语言,皆与念佛及一切智相应。

复次,「
净念相继,得三摩地」者,非但口诵,亦须心念——此即念佛三昧也。而此三昧具种种名:亦名般舟三昧,亦名诸佛悉在前立三昧,亦名一相三昧云云。此胜三昧虽行娑婆而学者甚少,妙喜菩萨则靡不学之。《华手经》言:「坚意!如来所说诸三昧门,为何者是?坚意!有一相三昧,有众相三昧。……坚意!是门能开八百法藏,于今现在阿閦佛土诸菩萨者,常用是门。

复次,非但忆佛、当来见佛。《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明:若以形接为见,则己佛有别、去佛远矣;若能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方是真念佛、真见佛也。


八、菩萨游履


问:极乐菩萨饶益有情,不可思议。如观音大士,游行娑婆,应身说法,救危济厄,号施无畏。妙喜菩萨颇亦饶益有情,乃至弘济娑婆若斯耶?

答:观音大士,诚大慈悲;然彼菩萨遍历十方,非但娑婆一土而已。〈普门品〉中分明:「以种种形,游诸国土。」仁于何经中闻,观音大士唯于娑婆众生有深慈悯?

复次,娑婆化土现有五浊,十方菩萨多生厌离、少有欣乐。除观世音,仁颇亦闻余菩萨,从极乐来不?


问:此虽不闻;岂彼妙喜有诸菩萨,特为饶益娑婆众生,来此土耶?

答:然也。且为仁举六菩萨名。
《天王般若》贤德菩萨;
《维摩诘经》维摩诘菩萨;
《首楞严三昧经》现意菩萨;
《顺权方便经》转女身菩萨;
《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贤王菩萨;
《七佛所说神咒经》定自在王菩萨。


问:吾虽不闻余菩萨从极乐来此,然此是吾寡闻,以理推之亦应有也。所以者何?极乐菩萨神足无碍。如《阿弥陀经》言:「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日日成办如是广大微妙供养,甚奇希有。妙喜菩萨颇亦具如斯神足,乃能供养诸佛耶?

答:如是如是,妙喜菩萨成就神足,供养诸佛、惠施群生。经言:「见无量诸佛,种诸善根」,「见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

复次,以花上佛,未足为贵。妙喜菩萨,以法供养诸佛如来、以法普施十方群生。经言:「
若彼菩萨自心欲乐往异佛土,举心便至,形服言音善同方俗。于彼如来礼拜供养,听闻正法,善为问难。能事已周,还归佛所。……随所听闻,即能领悟、受持、讽诵。……复能为无数百千众生演说法要,令诸众生增长善根。」此中礼拜,即事供养;听法、问法、持法、宣法,即以法施饶益有情、即法供养。

〈行愿品〉言:「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华手经》言:「于诸施中,法施第一;于诸求中,求法第一。」如是,妙喜菩萨成就神足、供养诸佛、法施群生,最为第一。

复次,如妙喜菩萨所具功德,极乐菩萨亦多具足。仁者!幸愿以法为贵,莫贵花也。


问:汝引经言:「见无量佛,听闻正法。」然吾于诸经中,未曾闻何菩萨从妙喜来,礼释迦牟尼佛,而听法要。

答:多有其事。今且举仁熟诵之经。《阿弥陀经》四大菩萨,「乾陀诃提」秦言香象,即于妙喜一生所系,次补成佛厥名金莲,号曰众佑度人无量,国土大众与不动佛等无有异。《无量寿经》十六开士,香象、宝英(新译宝幢)皆是妙喜上首菩萨。复有诸大菩萨,前已明者,此不备述。

问:《弥陀疏钞》、《弥陀要解》,咸云「乾陀诃提」是「不休息」。此云何通?

答:传闻滥真,此不必通。「乾陀 (gandha)」是香、「诃提 (hastin)」是象——秦梵音义,确尔难乖。「不休息」者,讹也。

问:或实是一,而有二名?

答:《维摩诘经》言:「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审知非一。

复次,仁必欲通者,香象菩萨随学不动,被精进甲精勤修行,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据此亦得名不休息。然固非本义。


九、法门相应


问:贤首!吾以汝故,今于不动佛所,初发信心。吾虽愿生极乐,然于不动菩萨昔所行道,亦欲少多学之。未审应读何经、习何法门?请为吾说。

答:三藏十二部教,遍应学;六度万行,遍应习也——斯谓菩萨。

问:众生之业不可思议。自有众生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且愿闻以何经为本?

答:根本经典,谓《称赞不动如来功德法门经》,即《大宝积经·不动如来会》也,异译《阿閦佛国经》。若余经不能学者,此应熟读精思。

复次,若有余力,乐闻诸佛菩萨因地行愿,可学《大乘悲分陀利经》,异译《悲华经》。若不能都学,可以〈第九王子授记品〉为要。

复次,此法门是佛乘。《大佛顶首楞严经》言:「
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若欲观佛,应以《涅槃经·金刚身品》及《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为指归。若不能观,但能读诵亦佳,乃至书写、供养、施他、谛听、随喜云云,广说如经。

复次,应学般若。若不能都学,但能读诵《小品般若·见阿閦佛品》亦佳;乃至随喜。

复次,应学不退转法、诸三昧门。若不能都学,可以《华手经·不退转品》(说选择童子因缘等)及〈法门品〉(说阿字法门、一相三昧、众相三昧等)为要,乃至随喜亦佳。若学三昧,须就明师参询。

复次,应学《拔济苦难陀罗尼经》。此是如来方便,宜用其法以为佐助。(后更当说。)


问:汝所举经,甚深微妙,难解难入;所举菩萨,功德广大。然我等辈,现在五浊恶世、末法之中,恐难受行、随学,而获其利。

答:此等诸经及诸菩萨,纵不能学,但闻其名亦获大利。若有学者,随其所学,功不唐捐。即如《圆觉经》言:「譬如大海……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问:但闻其名,即获大利耶?

答:如是,如是。我今更引圣教,令仁闻知,生净信心。

《称赞经》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色类菩萨名者,于彼佛刹当得受生。

《维摩诘经》言:「
其诸众生,若今现在、若佛灭后,闻此经者,亦得善利。……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即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即为取一切智。

问:未审《称赞》一经,判属何教?

答:我所学者,唯一圆音,不别时分。

问:虽然,且愿闻于天台五时八教之判。

答:仁必欲闻者,权试论之。

有人言:「既部归宝积,应属方等。」此但寻题。虽不违文,未得佛意、未尽妙旨。

佛说此经,由声闻请,经中多有劝摄声闻之语,又复彼土阿罗汉多,故属阿含。复次,此经处处与深般若相应;又复,般若会上,佛数称赞彼佛、彼土、彼菩萨众,故属般若。复次,此经劝阿罗汉当生净土,又说声闻当得作佛,此是诸佛甚深秘藏,故属法华。复次,此经不坏假名而说实义,所谓如来常住法僧亦然,故属涅槃。复次,此经广宣不动如来因地行愿、果地功德,乃至涅槃一代所化;又明不动如来于一门中,开出八百法藏,乃至无量法藏,重重无尽,一多相摄,如是有众多义,故属华严。

八教之判,例此可知。


问:汝言此经,或属阿含、般若,此则易解;至若亦属法华、涅槃、华严,是事难信,请为说之。

答:我所申义,皆出圣教。今承仁问,且为引之。

  • 法华

《称赞经》言:「
住声闻地补特伽罗证无学者,闻彼刹土功德庄严,亦希瞻礼供养奉事。」此即劝阿罗汉当生净土。

又言:「
若声闻乘人闻此功德法门,受持读诵,为无上菩提及真如相应故精勤修习,彼于后身当得成就,或于二生补处、或复三生,终不超过,当成正觉。……菩萨声闻非无优劣,而于解脱则无有异。」此说声闻当得作佛,正当法华秘藏。复次,《涅槃经》中分明,过去觉德比丘、有德国王,往生妙喜,居声闻众;比丘成佛号曰迦叶,国王成佛号释迦文。此亦声闻成佛之证。

  • 涅槃

《称赞经》言:「
汝欲见彼如来者,今应且观上方。……我极观上方,皆空寂静。……彼不动如来诸声闻众及彼佛土,亦复如是,如见上方。」又言:「佛虽灭度,其说法声及庄严功德与佛在世等无有异。」正当《涅槃经》中「如来常住,法僧亦然」之义。

  • 华严

华严义广,具论则繁。今且依莲池法师十同分圆义,试略论之。

(一)无情说法同 《悲华经》言:「
常有微风吹菩提树,其树则出六波罗蜜、根、力、觉道微妙之声。若有众生闻此妙声,一切皆得离于欲心。……微风吹此金多罗树,出微妙声,所谓苦、空、无我、无常等声。闻是声者,皆得光明三昧;以三昧力故,得诸空定、甚深三昧。

复次,妙喜国中,无情说法,非局一国。如佛遣其千叶莲华,至无佛世称赞佛名;众生闻已,欢喜信乐,种诸善根,悉皆当生妙喜国中。

(二)一含无量同 不动如来大悲力故,于涅槃时碎金刚体成末舍利,「
所有舍利分分周圆,表里皆有吉祥之相。」此即于一毛端现诸佛也。如来灭度,碎身舍利犹有此瑞,何况住世而不能演华严境界?

复次,经言菩萨但行一行,谓如来行,即是一行摄一切行。又言:「
一切诸缘皆为一缘,谓现在佛缘。」即是一缘摄一切缘。又言诸法一相无相,即是一相摄一切相。

(三)不动周遍同 《称赞经》言:「
〔不动如来〕随所化现他方剎土,其金色花亦现于彼。」故知如来虽湛然常住,而影现十方。

复次,非但如来不动周遍,菩萨亦然。经言:「
若彼菩萨自心欲乐往异佛土,举心便至。」如是亲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及化无量有情。

(四)见闻获益同 众生生妙喜国土者,见闻觉知一切境界,无不获利,此上「无情说法」已明。

复次,妙喜国中虽有男女,然无杂秽,转互饶益。如前已明。

(五)八难顿超同 众生生妙喜国土者,永离八难及诸魔事,此事易明。

复次,非但人天得生彼国。《称赞经》言:「
若余有情当愿生者,如来亦当与记,生彼佛刹。

复次,即如阿弥陀佛度脱地狱苦恼众生,不动如来亦尔。经言:「
化身分布一切世界,于地狱中说诸妙法,以法调伏无量有情,皆当证得阿罗汉果。

(六)出生无尽同 国土庄严未足为奇;演说妙法开无量义,乃为希有。经言菩萨行一相三昧,以此三昧开八百法藏,从此辗转复开无量一切法藏;又言菩萨所有言议皆与般若相应,而一切善法悉皆从般若流出,此即出生无尽。

复次,既知一含无量(如上已明),则知法法辗转、重重涉入、出生无尽。

(七)双垂两相同 不动如来为度劣机众生,示寿十千劫等,然彼如来实寿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八)教主法身同 清凉国师引总持教,谓毗卢遮那如来从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如来、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无量寿如来。故知平等。

(九)不可思议同 《称赞经》言:「
〔不动菩萨〕住初发心被精进甲,成就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初发心既尔,何况彼菩萨已证菩提。是故,经言:「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业果报不可思议。

复次,经言若闻不动如来名号,魔不得便,必至菩提;乃至闻诸菩萨名号,或闻金花说法,皆当得生。此亦不可思议。

复次,经言声闻作佛,复言如来常住,皆是诸佛甚深秘藏,不可思议。审知《称赞》诸经,并是圆顿大乘。

(十)顿齐佛境同 经言,不动菩萨初发心时即成广大功德,等彼释迦菩萨坐道场时所获功德。又诸菩萨甫生妙喜,所摄功德亦等余界坐道场者。

复次,《称赞经》言:「
不动如来……虽在遥远,能与他界诸菩萨众而作光明。」我辈忆佛念佛,佛皆知之,常为护念、殷勤摄受、接引往生。

复次,不动如来为菩萨时,一一语言皆与念佛及一切智相应。经中又言,以三随念所成善根,三宝随转。如是,我辈随彼佛学,即心作佛,顿齐佛境。


问:观汝所言,判教成立,都无决定。

答:如是,如是。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毕竟无有决定相故。

问:贤首!且置斯事,难解了故。吾更问汝:汝向所说,为乘自力、为是佛力?

答:非我自知。所以者何?我是凡夫,无有智慧。但由读诵思惟圣言,及览古德言议,妄心取解。

复次,我亦不敢言是佛力。所以者何?《小品经》言:「
佛诸弟子,敢有所说,皆是佛力。所以者何?佛所说法,于中学者,能证诸法相;证已,有所言说,皆与法相不相违背,以法相力故。」我今未达诸法实相,或违佛意。

十、往生之要


问:贤首!更置斯事。但为吾说:若愿当生妙喜世界,应行何法?

答:大矣,斯问!我今承仁者问,略示其要。

发愿当生者,应行二门:一者、通门;二者、别门。

通门者,所谓随行者所乐一切净土,皆当行此以为方便。就此门中复开二门:一者、不作大罪门——以此诸罪,随作其一,往生难期故;二者、植诸善根门——如《大品经》言:「
以善根所护故,常不离真知识,所谓诸佛、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能赞叹佛法众者。

别门者,所谓若行者愿生妙喜世界,应专修此以为方便。就此门中复开二门:一者、行愿门;二者、佐助门。

大罪者,谓五根本极重罪(《萨遮经》卷四)。复次,大罪者,谓根本波罗夷罪,国王五、大臣五、声闻五、菩萨八,烧燃善根(《虚空孕经》)。复次,大罪者,谓十二自烧、四种堕落(《法律三昧经》)。复次,大罪者,谓四上品障(《金光明经·灭业障品》、《十七地论》卷七九)。翻此即名不作。此复有二:一者、毕竟不作;二者、发露忏悔。如《大方广十轮经》言:「
于我法中说有二种得无所犯:一者、本不作恶;二者、作已能悔。是二种人俱获清净。」后当广说。

善根者,所谓三善根:一者、无贪善根;二者、无瞋善根;三者、无痴善根。复有三:一者、顺福分善根;二者、顺解脱分善根;三者、顺决择分善根。复有三:一者、佛随念善根;二者、法随念善根;三者、僧随念善根。复有五:谓信等五根。复有一:谓发菩提心。复有一:谓学般若波罗蜜。此一一善根聚,皆摄无量善法。此复有二:一者、声闻善根;二者、菩萨善根。后当广说。

行愿者,谓随学不动如来为菩萨时行愿,发菩提心、被精进甲,离瞋、出家、念佛、遍行诸波罗蜜云云,广说如经。然不动菩萨勇猛精进过诸余菩萨,难可具学。是故,《称赞经》举七门行愿——所修一切善根,回向不动如来;愿当作佛,所摄国土大众,亦如彼佛云云,广说如经。于此七门,随学其一,皆必当生。此复有二:一者、随学多分;二者、随学少分。后当广说。

佐助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速灭一切极恶重罪,必引行人趣彼佛土,即真言门也。此复有二:一者、不动如来自说神咒令众诵念,接引往生;二者、三世诸佛共宣神咒,依法持诵当生妙喜。后当广说。

仁者!我已随力所能,略述其义。


回向

如来行深不思议,难解难入叵言诠,
或有差违是我失,判法正理在牟尼。

不动如来甚希有,国土大众皆严好,
世尊慈哀善敷演,德号僧那并照明。
我今依经申赞扬,于德海中唯一渧,
回斯福聚施群生,皆愿速证菩提果。

南无不动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
南无不动如来海会大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

#妙喜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