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单买房,95后安家新思路
整理者:本文来自互联网。反映了在买房问题上家庭关系的变迁。
展开全文
如果说都市人有什么共同夙愿的话,那买房大概算一个。
房价日益走高,难以独立负担起房贷的年轻人想起了“拼单”,但结婚率持续下滑是不争事实,这意味着:合伙买房最常见的组合夫妻,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探索与未婚伴侣或朋友“拼单”买房。
买房是笔大支出,情侣或朋友合买可能手续更繁复、需要背负的风险更大。
我们和几对“合伙人”聊了聊。
拼单故事NO.1
友情+合作,密友变拍档
多少人有过“和老友一起买房、生活、变老”的想法?生活在广州的萌萌兔和朋友motto,从同住近十年的亲密室友发展成为了利益分配明确的购房“拍档”。她们借由关系转变诠释着友情的新定义。
租房生活多年,多次换房、搬家的经历让萌萌兔和motto这对姐妹花厌倦了租赁的不稳定,“搬家最怕遇到没有电梯的9楼,几个女生要跑无数趟,才能把几十袋家当搬上去。”
而这也成为两人考虑“合伙买房”的契机。
虽是极熟悉好友,可买房是大事,萌萌兔和motto还是遵循着“亲姐妹,明算账”的合伙原则。萌萌兔表示,“朋友归朋友,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摊开来讲,讲清楚了,大家相互之间也不会有矛盾。相关的利益分配需要签合约确定,彼此都有保障。”
买房过程中两人签署了合资买房的协议,确定出资比例和还款事项,约定用motto的名义贷款,每月她们都将自己的份额打入固定账号里,水电费、物业费支出也在其中扣除,房产证由萌萌兔保管,但关于消耗掉其中一方购房资格的补偿协议,两人并没有签署。
作为共享一个家的亲密“拍档”,两人还会思考、分享对室内环境的布置想法,为这个家增添温馨舒适的氛围。现在,她们两人努力的方向是在市中心再购入一套房子,实现自己手动装修改造的梦想。
相比起萌萌兔和motto的默契选择,皮皮让决定“合伙买房”是异地老友的一通电话。一开始,朋友本意是想向皮皮借10万元买房,但在深聊的过程中,两人逐渐意识到共同购房的优点。
可两人合伙买房的想法却遭到同事、家人的强烈否定。可皮皮认为,自己与朋友拥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合资在大城市买房是非常好的选择,她也以此说服了家人好友。
因两人在南京首付资格的比例有差异,所以,她们决定以皮皮的名义在朋友常住的南京买下房子,皮皮则住在浙江的一座小城里。
经向专业人士咨询,皮皮常住的小城不限购,自己也没有在南京购房的打算,也就没有占某一方购房资格的问题,合伙对两人而言是共赢的选项。
目前,房子花了1万元装修,以每月3000+元的价格租出减轻还贷压力,不影响生活质量。半年时间,房子所在地段已增值了40万元,皮皮和姐妹还达成了三年后卖出的协议,作为两人的投资收入。
购房中的每个步骤,朋友都会先跟皮皮商量,皮皮也会在重要环节亲自到场完成各种手续。她们的“合伙买房”虽然起源于偶然,却体现着从好友到“拍档”的转变不仅需要信任,更需要清晰透明的责任划分与搭配适宜的完美合作。
拼单故事NO.2
合伙出于经济考量
归于爱和信任
95后女孩雨晴和男友已经在一起一年半了,作为一对北漂情侣,为了“不漂”,两人一直有在北京买房的计划。而日益走高的房价,促使他们下了合伙买房的决定。
“(我们)也考虑过各自买房,充分利用首套首贷,但房屋面积、居住品质都要打个折,所以决定一起买房子。”雨晴表示,一开始两人也考虑过遵循较为传统的购房方式,但在各自储蓄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深思熟虑后觉得,在买房这件事上,等等党未必胜利,早买早好。
买房前,考过司法资格的雨晴做足了功课,“如果将来遇到纠纷,法律上可以按照双方出资比例分割。”经和父母商议,双方父母很是支持,以各50%比例资助儿女首付,两人以同比例一起还贷,房产证上以共有名义写两人的名字。
两人看房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以770万的价格买下五环内一套97平的小三居住宅,2024年精装修交房。
谈及婚前合伙购房的风险,雨晴也坦言“人性不好试探”,自己和男友是因为出资比例、还款比例都很清晰,所以没签署文件或做公证。
“但若出资比例相差较远,最好提前沟通是否在房产证上注明比例、公证或协议签署问题。如果其中一方没购房资格但进行了出资,那最好还是签协议做公证。法律实务中比较看重两人出资比例,不单纯看房产证名字。”
合伙不仅为他们两人带来一个“家”,更成为了两人生活中的正面催化剂,买房后,雨晴越发觉得和男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我们在消费上变得更理性务实.,在财务支出上更合理,量入为出,省下不必要开支,不牺牲生活品质,将钱用在刀刃上。”在她看来,买房为感情增添了安定的因素,消费的理智程度得到提升,双方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与二人经历相似的还有生活在成都的95后蓉漂族大飞和小灰灰,在一起三年的两人目前是一对合伙创业的情侣。他们合伙买房的念头,是看房时销售的一句提议,“我俩想法第一次高度一致,下定决心一定要买到dream house。” 可和雨晴不同,大飞和小灰灰的合伙之路并不顺遂,朋友和父母都有质疑与担忧。双方父母对合伙的决策、房子户型等问题都有迥异的看法,作为合伙买房“过来人”的朋友也向他们表示了担心。
质疑声起,却没有动摇两人的决定,一起买房,一起“上车”的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着互信与耐心。
两人坦言“需要理解父母在新时代买房方式上会与我们存在一定的信息差,但无论如何,父母和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希望房子带给我们的是幸福。”
拼单故事NO.3
越是相爱,越要完善手续
和男友在一起十多年的Daisy目前生活在深圳,她和男友很早达成了不进入婚姻关系的决定。
此前,Daisy对买房的欲望不大,觉得在租房也可以,可和朋友深聊了几次,朋友们都认为“考虑到深圳目前的房地产新规,以及我们家财政状况,储备条件和买房资格积分等都处于优势,买房子既可自住也可财产保值。”
合伙的想法是在筹备购房的过程中产生的,“盘点意向房源时,很容易意识到资金蓄水池越大,越可以买更好的地段,条件更好的。”可因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她在最后一步搁置了合伙的计划,转而以自己独资的方式买了一套100平的精装房。
将计划搁置,是因为她觉得一线城市的购房资格与积分十分宝贵,在双方资金相对充足情况下,合伙不是性价比的最优解。而且,法律规定“合伙”双方无直接关系是无法申请公积金联合贷款的,这对要借助贷款购房的人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可Daisy也对合伙买房有一些思考。选择非婚姻关系合伙买房需要很高的互信度,这个不够,不管再完备的手续心中都会不安。
“如果彼此间互信度不到位,还楞要合伙硬上车,结果为了房子弄得彼此不开心,惴惴不安或心怀怨恨三十年,没必要。其次大家常以为互信度和流程完备是相斥的,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怪。信任度越高,越是尊重和爱对方,才更要尽可能为对方考虑,将程序都做了。”
●●●
当朋友、伴侣成为“合伙人”,五对“合伙买房”青年的故事有着不尽相同的过程与结局。不同的抉择呈现着当下都市青年经济观念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的创新,也说明传统的购房方式在社会形势的变革中实现了突破。
无论你想要选择如何买房,平衡好个人经济条件与实际生活需求,落实好法律政策的把握与投入风险的评估都十分重要。
最后,城画君也向@雨晴 求问了关于合伙买房的风险问题,愿每个你都能买到最理想的房子,收获最美好的家。
非婚关系(情侣、朋友)合伙购房需要注意的风险有哪些?
1.分割风险,一旦感情破裂,房子的分配问题就会成为双方争论的重点。且双方均丧失首套资格,再买房是二套房,失去相关优惠政策。
2.使用风险,合伙买房的房屋属于所有投资人的共有财产,在使用和出售过程中,决策权就很难属于一个人。
3.合作风险,如果合伙贷款购房的一方准备将房屋出售或出租另一方却不同意,这时候谁具有决定权。此外房屋出售或出租后其租金或出售收益该如何分配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约定。
4.市场风险,一旦楼市遇冷、房价降了合作双方又要如何处理合作购房亏损、如何分担的问题。 5.贷款风险,部分地区的银行不支持没有亲属关系的两人共同贷款买房,需要先了解清楚银行的相关政策。
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风险呢?
1.弄清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区别
共有产权在进行产权登记时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共同共有,一种为按份共有。不同的登记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分割方式也不一样。
简单地说,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大小的共有,分割时原则上是均分,同时考虑到出资等因素。按份共有原则上按照出资比例来分割,除非双方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割。
所以,如双方出资不同,就应当登记为按份共有,并且将各自所占份额写清楚。
2.签订书面协议
光在产权登记上注明还不够,最好还能签订一份书面的协议:写清楚各自的出资方式、出资金额、贷款由谁偿还、按什么方式分割,相关的税费、租金收益、使用、物业管理费等如何承担或分享等等,将责权利约定明晰。万一双方产生纠纷,这份书面协议将成为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
3.银行借款详细约定
在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时,要由其中一名共有人充当主借款人,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签订《贷款合同》;而其他合伙人还要作为共同还款人,与银行签订《共同还款协议》或者《共同还款承诺书》,在日后共同还贷时如需转账可标注清楚“还贷”等字样。
感谢各位采访对象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