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和陌生人接吻?我约个「嘴友」吻了两小时
按:约“嘴友”是如今日益贫困的年轻人在生存压力和求偶本能之间的一种消极逃避和妥协,其行为无助于改善这些年轻人的生存困境,反而和传统的卖淫一样会传播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故而请批判阅读本文。
最近,一项独特的「交友行动」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这是一种只接吻,不恋爱,也不睡觉的朋友关系,纯粹却不单纯。
对上「找嘴友」的暗号,你就能收获几小时无负担的亲密体验。
抱着一半想探究,一半想打啵儿的心态,我们的编辑大红红,加入这场行动,找了个嘴友。
以下,是她的经历和发现。
展开全文
作为一个日常网上冲浪、寻找选题的新媒体编辑,我的小红书、微博,最近几乎都被满屏的“kisskiss”占领。
无数年轻人大方地公开自己的坐标和身材指标,在线征「嘴友」。
需求明确又直给,仿佛撒下饵后,焦急等待陌生人上钩的渔夫。
这唤起了我体内对肌肤亲密接触的渴望,同时又带来了更多疑惑——
真的会有人只想止步于亲亲吗?打啵儿的魔力,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个完全享受独处生活的女性,我能理解这背后的动机。
就像曾经流行过的只睡不做的“素炮”一样,以低成本、更安全的方式,满足对亲密接触的需求。
同时,又能免于复杂的恋爱程序,似乎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在消费降级的当下,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也在降级。
不需要付出高昂的磨合代价,也无须承担感情的消磨。
于是,我决定约个嘴友试试。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就去做了功课,想看看大家如何来吸引“嘴友”的关注。
有人想用亲嘴治感冒,不过是一些诡计多端的小把戏罢了;
有人异想天开,想要用接吻来“减肥”,利用唾液来交换易瘦体质,差点把我忽悠住;
还有人似乎想找个“旅友”,势必要亲遍祖国大好河山。
我翻遍了手机上所有的社交软件,试图找到一个独属于“嘴友”的社群,在豆瓣上偶然看到一个名为“当我需要的只是一个吻”的情感小组。
始于2008年,但如今组长已经注销。
里面的帖子寥寥无几,大多是几年前的了,仿佛宣布这场集体浪漫行动的失败。
看来,我需要主动出击了。
我打开了微博,快速敲下几行经过夸张修饰的文字,便于钓鱼。
附上定位,打开同城显示,最后发送。
就这样,我的私信里,陆续跳出了几个男人。
有的也是闻所未闻,甚至求教于我。
我看这可不行啊,我得找个有经验的,懂得一些分寸和规则的。
Z在此时出现在我的视野。他曾经在今年7月份时,约过一次嘴友,当时我就决定了,就他了!
我们互换了微信,具体聊了聊约见面的事。
在多数人眼里,「找嘴友」仍旧属于一种有伤风化的行为。
在另一些人看来,这是一种既进步又封建的拧巴行为,无异于在性自由的草原上,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标牌。
但Z给我的感觉是,他把“亲吻”这件事看得重要而必要。
虽然嘴友的目的明确,但他也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安排了一场约会。
Z找了一个可以先喝一杯聊天的地方,地处热闹的商圈。
还会事先询问我喜欢的亲亲风格,确保不会让我讨厌。
我们还询问了彼此的身高,还交换了喜欢的异性穿搭风格,为这个嘴友之夜做足了准备。
在清吧,我们玩了几把小游戏,开始聊天。
我问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疑问:如果吻到起了生理反应怎么办?
他说,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但不走肾是他做嘴友的原则,即使有了生理反应,也不会做什么的。
我还是有点存疑,不过安心了不少。
浅喝了一杯后,我们打算转场去干正事了!
关于场地,既要保证私密性,又要保证女生的安全,于是我们就选择了私人影院。
私人影院还有一个好处是,很有氛围感,即使把灯全关了,占了整面墙的大屏幕是个很好的照明灯,不亮不暗,刚刚好。
安顿好之后,我们并排坐下,选了个最近新出的爱情片,靠在一起边聊边看。
当看到有亲热镜头时,我们同时回头,然后自然而然吻了下去。
吻到动情处,自然会有些身体触碰。
但Z依旧保持着当初跟我说的那样,拿捏好分寸。所有的亲吻范围,仅限于肩部以上。
电影结束后,没有过多的缠绵,我们站在路边,最后一个吻落下,相继坐上回家的车。
第二天,我们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圈子,保持着低频的联系。
总的来说,这场短暂的「嘴友奔现」,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
这让我想起以爱为思想基础的哲学家乔治·巴塔耶,对「接吻」的极高评价:
爱情和情欲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它们一个属于柏拉图式的精神,另一个属于卡萨诺瓦式的肉体;
而接吻,弥补了精神和肉体之间的断层,它是纯爱的象征,却又不失身体的欲望。
它是个纯粹的瞬间,无关双方的身份、地位、性别、过去与未来,在此时此刻发生,又在此时此刻结束。
或许正是因为接吻的美好和纯粹,嘴友不断变换着名号,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流行。
我发现10年前,百度贴吧早有“吻友吧”。
在那个年代,它还只是小圈层的狂欢,时至今日也只有100多位关注,200多个帖子,很容易就翻到头。
最早公开流行约嘴友的地方,是从不缺奇葩新闻的岛国日本。
据说12%的中学生,都拥有纯粹接吻的朋友关系,主要目的是为了磨练吻技。
这种长期保持纯洁接吻的朋友关系,在日本新时代女性中也蔚为流行,她们觉得这种关系像精神恋爱般浪漫。
其实类似于“吻友”的关系还有很多,比如“睡友”。
2016年的一档日本节目,对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的陪睡朋友做了调查,他们还具体观察了一对睡友的夜晚是如何度过的,发现还真的就是单纯的睡觉而已。
这对睡友双双表示,如果有肉体关系就要负责,要变成恋人,这样就不能轻轻松松地一起度过了。
多数人觉得,这种关系给人可以随时抽离的安全感,又能填满空白零碎时间。
比嘴友更流行的,或许是年轻人日益增长的压抑和孤独。
大多数的人工作日会正常工作,下班还能和同事一起聚餐,但一到周末,突然不知如何支配,就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躺了两天,又接着去上班。
一切都能在线上完成的快节奏生活,似乎少了些现实生活的充实感,更少了些慢慢了解另一个人的精力。
但每个人又不是立地成佛,依旧需要来自异性的陪伴。
Z说,自己需要几个小时的情感陪伴,但又无力且无暇恋爱:“如果我没有信心投入很多时间成本,去经营一段恋爱,那必是无疾而终。”
许多人都在说,确定关系前的朦胧暧昧,是整个恋爱阶段最美好的事。
在我看来,嘴友更像是对恋爱前奏的不断练习,是亲密关系平替之一。
它也确实是一种逃避,不愿接纳一段需要责任的关系。
但生活里有太多压力,逃避一次也没什么错。
对嘴友们来说,在情感补给站完成一次充能,续航成功后,就拥有了有面对第二天的能量。
正如《吻的历史》中写到的那样:
「因为有了吻,我们更懂得包容,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接受开放的性。或许,吻已经不再与反抗、逾矩画上等号,而是一种我们可以享受的浪漫行为。」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我还是建议大家多多注意嘴友的筛选:
▌可以向对方要照片,因为双方都在找嘴友,所以算不上冒犯;
▌见面的地点尽量和住址保持一定距离,且在人多的地方,住址可以模煳地说出所在区域即可;
▌明确和对方事先说明自己的原则,不能接受的行为等等;
▌即使是喝酒聊天,也不要喝上头,微醺即可停止;
▌接吻地点不要在过于私密和隔音的空间,例如酒店、对方家里、偏僻的小巷等;
▌吻同样有健康风险。一次接吻可传播8000万个细菌,其中包括了有害细菌,比如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有洁癖或是担忧,建议不要约嘴友。
人们的生活方式本就不止一种。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我的体验好,但并不等同于它是绝对的正确。
对于约嘴友,我只展示,并不是在向大家推荐这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恰好需要这样一次充电,不要害怕,前期做好筛选,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你拒绝甚至厌恶它,无需追赶流行,但也不必急于审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