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孩子的命运就是这样被写好的
-首先-
在孩子需要全然依恋母亲,跟母亲共生的婴儿期,众人会劝诫妈妈:你要早点断奶,少抱孩子,不要惯坏了!
效果是:直接捣毁孩子一生安全独立的心理基础,让孩子的生命写上灰暗的底色。
-然后-
孩子的儿童期是探索、独立发展的时期,父母却要各种控制包办,还美其名曰爱护孩子。
效果是:对孩子自由意志的摧毁。
-紧接着-
在最美妙的性意识发展期,去羞辱孩子对异性爱恋。
效果是:直接断掉孩子从两性之爱获得弥补和滋养的后路。
-就这样-
上学时不允许自由恋爱,毕业后立刻逼婚,要求你马上结婚交配繁殖。
禁止自由恋爱,又必须定时交配——听说牧场主都是这么管理畜生的。爱情是个人主义的温床,而交配是集体社会的需要。
展开全文
01 养育之恩,养育之债
许多孩子一出生就负债,背负着对父母的原罪——出生就欠了父母养育之恩——还债的方式是为父母的幸福负责。
为父母的幸福负责,还不是单纯说“等父母老了,赡养父母”的意思。而是,一出生,就要为父母的情绪负责。
婴儿时期就要学会独立入睡不哭不闹,否则就是过度依赖父母,要进行睡眠训练。婴儿时期就要为父母的感受负责任,不能给父母添麻烦。
幼儿时期则要懂事,懂礼貌,最好幼儿时期就被早教班充满,满足父母“我家孩子特别早慧,赢在起跑线上”的自恋感。
上学就更别说了,孩子考不好,就是断送了全家人的希望。每个成年人的幸福都不靠自己创造,而取决于孩子的成绩。
所以,在中国校园,很少看见真正的小孩——放松做自己、活力四射的孩子。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是罪人,身上背着一辈子还不完的债。
中华民族大概是最怨恨孩子的民族。这种怨恨,来源于一代代的辈份错位——每一代都想向孩子索取爱,让孩子做自己的父母。都要求爱逆向向上传递,而不是正常的顺势向下传递。
所以,每一代都匮乏,每一代都得不到满足,并且把不满足的恨归结为:孩子不懂事、不争气、不听话。
02 中华家庭文化的精髓:懂事
懂事,这个词真是中华家庭文化的精髓,小孩子应该懂事——小孩去照顾父母的情绪——父母就可以在精神上恣意撒泼打滚做婴儿了。
家长在孩子面前躺倒做婴儿,向孩子撒娇,这种行为处处可见。比如,孩子正在吃自己喜欢的零食,大人突然来一句说:给我吃一口好不好?甚至还同时张开了嘴等着孩子喂…孩子喂了大人一口。大人立刻心满意足:我家宝就是懂事,从此就知道心疼我。
一个成年人,在小孩子面前,突然没手没脚了,喜欢吃啥就吃啥的自理能力都丧失了,得等孩子来关怀…
行为不能自理,情绪更不能自我负责。自从生了孩子,情绪痛苦都是孩子造成的。好像生孩子之前,一直生活在天堂、从来没有痛苦没有情绪…
诸如“你得有出息,别像我们一样”“妈妈生下你,遭了多少罪”“我为了照顾你才不去上班”“只有你有出息,其他人才瞧得起咱们家”“你懂点事,别做白眼狼”…
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家庭文化特产,每一句都在敲骨吸髓,吸食孩子的生命力,一刀刀杀死孩子的精神生命。
缩肩驼背,体弱多病,只因为孩子小小的肩膀上,扛着父母两个成年人在生活。
孩子妄想自己可以用“乖”治好妈妈的疾病,甚至怀疑自己是妈妈生病、受苦、遭罪的罪魁祸首,想对妈妈的不幸负责。
所以,每个被父母吸食的同时,严守界限不去吸食孩子的人,都是英雄。你们扭转了这变态的链条,哪怕给不出太多的爱到下一代,下一代也从此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孩子可以做孩子,长大了就能做真正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