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感的父母,有多可怕?

先问一个问题:

最近,一个网友发帖吐槽爸妈进房不敲门,被无数人转发:

早上还在睡梦中,就听见父母「砰」的一声开门去阳台拿衣服,再「砰」的关门;

还在上网课,父母自顾自地进进出出。

更过分的一次,自己正在和朋友学习,亲爹只穿着一条内裤就闯进来了。

展开全文

评论区纷纷共情:

是我本人了,几乎无隐私可言。

父母太缺乏边界感,也难怪年轻人都不愿和父母住一块。

可对父母来说:

房子是我买的,人也是我养大的,进你房间还要敲门?

你小时候我啥没看过,我XX又怎么了?

翅膀硬了,还跟亲妈谈隐私?......

不敲门,是一种不需要对应义务的权力,在进房间不敲门这件事上,孩子苦父母久矣。

大概在每一个年纪都经历过父母不敲门就进来的尴尬,才会让人格外感同身受。

一大早就进来掀被子,喊你起来吃早饭;

明明知道你在屋里打电话或工作,突然闯进来大声说话;

感觉屋子里很安静的时候,打开门看看你在干嘛

……

每一个举动都可以让人猝不及防。

那感受,就是正当自己做着某事,便被忽然间推门而入的他们打断,吓得浑身冒汗。

即使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事,可是那「哐当」的一声,却让自己下意识要收起正在做的事来躲避他们,真心有「做贼心虚」的感觉......

冉高鸣在节目《奇葩说》中曾言:

父母年龄大了,他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小,他们的世界也越来越小,唯一能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再有好奇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还活在这个新的世界里。

而这扇门后的世界,就是父母好奇的世界,活如行尸走肉般的他们只剩下在乎这个他们从来都学不会敬畏的世界,他们越是不去探求外部世界,就越是只会反过来掌控自己的子女。

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

孩子在婴儿期和母亲之间存在「共生」的关系。

这种「共生」,如果用比较具体的概念来理解就是说,婴儿必须依赖母亲才能存活,而母亲出于本能也愿意喂婴儿奶,而母亲也通过喂养行为让她获得了掌控婴儿的权力,这种权力到了子女进入童年期也仍然延续,因为他们尚且不能独立工作生存。

但是很显然,随着孩子成年,他们有了自己选择职业独立生存的能力,可是这些没有边界感的父母,依然觉得自己的孩子如同儿童乃至婴儿一般,依然绝对自己的子女享有人身控制权。

某位心理医生的一次咨询中也有遇到母亲带着孩子来咨询,一位妈妈坦言:

每当看到孩子关着门心里就会不舒服,好像自己被孩子抛弃了一样。

因为敲门对父母来说就意味着「丧失」,丧失的是「完全把控一个生命」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不敲门就可以进房间,意味着:

我依然可以拥有随时了解孩子的掌控感,我在这个社会上依然不是完全无权的。

更离谱的是,还有父母认为这种所谓的掌控感是为了「表达爱意」,甚至「送惊喜」,他们已经彻底搞不清楚权力关系、物质利益和情感之间的区别。

就在前段时间,TikTok上有位外国母亲分享了一段视频,遭到网友痛批。

事情的起因就是又一起「不敲门」事件:

这位母亲有一个儿子,23岁,一个人在外独立生活。

因为儿子在社交平台更新动态说自己有了女友,

这位老母亲很好奇,想亲眼见见这个妹子。

于是第二天,直接带着钥匙驱车前往儿子家里,轻手轻脚走近儿子的卧室,打开了儿子的房门。

然后,直接掀开儿子的被子,爬上儿子的床,大喊:

你们好吗?

当时儿子和女朋友都还没起床,自然是一脸蒙圈。

事后,这位母亲还很得意地把自己的行为当成是给儿子的惊喜,还把看到的「惊喜」照片PO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

果不其然,评论区全是批评的声音,其中一位网友的评论很扎心:

这就是让儿子不再和你说话的方法。

因为,当孩子觉得自己的隐私可能会被父母随时窥探,孩子会本能地升起防御,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父母,视作自己最大的敌人。古人云:“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一个随身能不打招呼,闪现到你身后的人,也一定具有随身背着你出卖你,乃至杀死你的能力。我们人类对抗自然界的各种野生动物上百万年,这种对猝不及防的生物的恐惧,已经刻入了 DNA 。

哪怕父母初衷是关心也不行,毕竟,「爱又不是快递,还得开门才能拿吗?」根本就没有什么单向的只能自我感动的关心,违背他人意愿的所谓“关心”,只是满足了施加关心的人自己的利益而已。

于是,锁门就成了最直接的对抗。

锁门:捍卫人身自由的最低底线

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聊过她弟弟锁门的问题。

青春期的男孩,沉迷小说,动辄锁门,叫都叫不出来吃饭。

其实,这种看似充满叛逆甚至挑衅的行为,不过是在家里划定一块不轻易被打扰的角落,并反复向父母宣告:

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拥有自己的领地。

然而,焦虑的父母往往耐不住性子。

有一次,爸爸问了他2遍,都不开门。

爸爸干脆一脚把门踹烂,进去拉住他就一顿打。

这样的场景下不难想象:

每次只要父母一进来,连最后一点不被父母掌控人身的地方也不存在了。

就像个光着身子裸奔的孩子,无处可藏。

热播剧《少年派》中,林妙妙在发现妈妈王胜男进房间偷看了自己日记后,不仅当面质问,更是反锁房门,直接在门上贴上「禁区,危险,易燃易爆」的字条。

说自己没有人权,跟猫一样没有隐私,躺床上不吃不喝。

这些让父母感觉不舒服的行为背后,都是孩子极力在捍卫自己,保护自己人身权利的底线的方式。

从发展心理学来说,孩子从2-3岁就开始有了早期的自我意识,伴随着成年,孩子的自我意识越发明显,因为他越来越需要独立生活。

他的价值观会从「你」变成了「我」,「我已经长大了,必须有自己的空间」。

而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孩子会不再只满足于做提线木偶,而是通过自己的各种反抗去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打造自己的心理空间。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妄图抹杀某人个人意识产生的行为,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代价。

锁门,就像是一座「心理围墙」,门里承载着孩子最低限的人身权利。

所以,对孩子来说,锁门=自我空间=基本人权。

而物理空间上获得的这种掌控感,自然会延伸到心理空间,让关系从孩子与父母进化到成年人和成年人。

一扇门背后的安全感,

是双向的给予

那么,

父母总是不敲门就进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直接锁门当然可以。

锁门,可以在空间上隔出安全距离。

但我并不鼓励你只是锁门,毕竟回避策略并非长久之计。

尤其是在缺乏边界意识的父母面前,这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前文提到的,因为儿子锁门,就直接把门踹烂了的事例。

对于子女来说,这些没有边界感的父母,他们对子女变态的掌控欲,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贪恋仅剩的对子女的人身控制权,更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贪恋被封建社会的道学家美化成了“父母之恩”,仿佛这种变态控制欲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子女不服从还要遭受“因果报应”。自封建礼教产生后,这种变态控制欲借助吃人的封建道德说教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想要打破不能靠“辨经”,而要靠现实的物质力量。

如果子女无法忍受父母变态的控制欲,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独立工作生活,哪怕日子艰难困苦也绝不回头,不要相信父母的任何鬼话,这种变态控制欲犹如毒瘾,必须用强力的戒除手段才能戒掉,而我们现在根本没有能力逼他们戒除,只能离开他们,保护好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 https://www.dailydot.com/irl/mom-surprises-son-while-he-has-girl-over/

  2.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