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父母不亲的人,反而更幸福?心理学家的回答很一致
和父母不亲的人,反而会更加幸福。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另外一个问题:
在中国,和父母关系比较亲近的同时,还可能意味着什么。
展开全文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和父母亲近的孩子,往往会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心事。当他们在人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第一时间选择向父母求助。同时,他们也会把父母放到自己的未来规划里,和父母的感情更好,也更加牢固。
但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在中国,和父母更加亲近的孩子,可能还会面临父母强行干涉自己的人生以及拖累自己人生的问题。
我有一位朋友,她是独生子女,出生在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环境。而且,她的父母都非常爱她,尽可能把自己能够给的都给了这个孩子。身边的人都觉得朋友很幸福,但是朋友私下里却经常跟我吐槽她的父母。她表示,父母总觉得是他们把她养大成人,所以也总是理所应当地干涉她的生活。
小时候,她想学古筝,但是却在妈妈的干涉下改学钢琴;高考填志愿时,她想学一门语言,但是父母却说选自动化更容易找工作。毕业后,她想先发展事业,不考虑那么早结婚,结果母亲却哭闹着逼她相亲。她曾经苦恼地对我说:“如果我和他们的关系没那么亲近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在乎他们的想法。可是,可悲的是,正因为我们关系亲近,我才会在乎他们的感受,而在他们眼中,这却成了理所应当的,而且还变本加厉。”
不过,朋友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她还生活在一个相对健康而完整的家庭中。
还有一些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打压、忽视、冷漠和暴力中,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真正摆脱这样的家庭。他们做不到父母那样冷漠,默默地履行着儿女的责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会被再一次伤害。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感到无所适从。
他们既无法真正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无法完全放下这种亲情上的羁绊。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阿德勒早就提出了解决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分离。
阿德勒认为,人所有的烦恼都和人际关系有关。因此,要解决自己的烦恼,首先要从人际关系下手。对此,阿德勒提出了著名的“课题分离”的理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所要面对的课题。
而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矛盾的起源无非是两种。第一种是强行对别人的课题进行干涉,第二种是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干涉。那么,对于那些受到父母干涉而感到痛苦的子女来说,他们的痛苦来自第二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需进行课题分离,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高考报什么专业,毕业后做什么工作,都属于个人课题。也就是说,这是个体自身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即使是父母也不行。和父母关系比较亲近的子女,往往会把父母的情绪、感受和想法作为参考。
一旦父母表现出不高兴或是反对,他们就会对自己的选择表示怀疑。或者,他们明明知道父母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却没有勇气对父母说“不”。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应该提醒自己,自己人生的课题只有自己才能解决。父母怎么看,怎么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子女没有义务为他们的情绪买单。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很多人可能无法搞清楚哪些课题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针对这个问题,阿德勒也提出了解决方法,他认为,判断这个问题非常简单,那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事情的结果究竟由谁来承担?比如,选专业、找工作、结婚、生孩子这些问题,就是个体自身所需要承担的课题,父母能帮助他们做选择,但是却不能帮他们承担后果。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如果父母就是要强行干涉,那又应该怎么办呢?用近两年流行的话来说,其实就是“断亲”。
“断亲”并不是说一定要和父母切断关系,而是说,在问题解决之前,要有意识地减少来自父母的干扰。或是在和父母接触时,尽可能不要提到这些问题,当父母主动提起时,就马上避开,或者主动与父母争吵而不是讨论问题。这样都可以有效减少或转移原本的冲突。在这种时候,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是冷酷无情的,是“白眼狼”,不把父母放在眼里。这就是中国式家长的一个典型思维:在他们眼中,孩子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更像是他们的一个附属品。
父母对孩子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只能父母干涉孩子,父母的干涉叫爱,叫关心,孩子为自己反抗就是不孝,是大逆不道。所以很多时候,家长都会通过道德绑架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自己,甚至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在这种家庭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都是不幸福的,一方面,父母对他们生活的干涉让他们感到痛苦;而另一方面,他们被迫感激父母,被迫把父母当成最重要的人,被迫不舍得伤害父母。因为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父母的道德说教的虚伪性。于是,他们就在这样的痛苦中不断消耗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幸福。
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根本无法改变父母,他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有些人明明不喜欢父母干涉自己,长大后却还是成为了一个干涉孩子的父母。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代际传递。因此,我们所说的分离其实并不等于逃离原生家庭,也不等于和父母断绝关系——这些都只是手段,还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消灭旧家庭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一切。
把原来那个受到原生家庭影响的我和现在努力做出改变的我分离开。努力自省,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去了解“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的原因,以及“我”要如何改变,然后付诸实践。只要从心智模式上发生最根本的转变,才能真正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一个全新的、健全的“我”。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