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

Yukari

关于书写与遗忘的技术:同人创作的存档小考

Yukari 英文版刊登于 耻骨杂志 Pubis Magazine 第二期,《同人女志》,2025年,伦敦。

Summary:在进入同人创作技术的正题之前,我先描述一下我的位置(positionality):我是一个技术宅也是一个同人女/同人酷儿,我的位置让我思考讨论常常被忽视的同人创作–信息技术的连接。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们当然也可以去看一些媒介研究的文章,但我不认为学术论文是知识生产的唯一途径,所以我更加鼓励大家思考自己个人经验中同人创作/阅读/交流与技术的关系。

以上,希望大家阅读愉快![1]

“我草,挖到了整整一个世纪初的我圈论坛内容存档???” 我在微信对话框里打下了这行字,想把这个互联网考古大发现告诉朋友。

现在有一个1.36GB的压缩包静静地躺在我的电脑里。上传者在readme中提到这个压缩包里是一个完整的关于某个fandom的论坛,里面全都是同人作品(而且原作什么拉郎cp都有!)、评论、设定考据。其中有上百个rtf文本,静态网页的HTML文件(甚至还是.htm格式[2]),还有一些php文件[3],不知道是哪位admin/归档者的手笔。

Read more...

Go Piss Girl, I haven't updated this blog for almost a year!

对不起大家,我终于想起来了这个博客的密码。这一年发生了 omg shit loads of stuff,但是我会回来的!最近在做的事是翻译Laura U. Marks的The Skin of the Film,请大家期待(但我觉得这篇很难翻译,有太多在中文里je ne sais quoi的单词了。)但是还请期待。 PS:可能会先更新一篇不是翻译的文章!

要是我希望你让我走呢?What If I Want You To Let Me Go?

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Žižek 原文刊登于e-flux,2024年7月26日

在机缘巧合之下,我直到最近才观看了马克·罗曼尼克(Mark Romanek)的电影《别让我走/莫失莫忘(Never Let Me Go)》(2010年,剧本基于石黑一雄原作,由John Garland改编),并发现它可以说是我观看过的最令人沮丧的电影。我猜测其原因在于当下,从全球变暖到战争和数字管控,如此多的危机对我们每日生活的影响日益增长,而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正处于一种与罗氏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十分相似的境况之中。

《别让我走》用极其高效的方式将科幻的前提与一段详尽的心理戏和爱情故事合为一体:50年代末,一场医学上的飞跃使人类的寿命突破百年大关,而在这场飞跃的背后,国家也在繁殖注定捐赠它们器官的克隆体来延长绝症患者的寿命。无论以何种方式,为了使这一情况变得可以接受,公众道德必须有一次深刻的转变,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什么是可以被社会接受的;由生存这一许诺驱动,人们接受了它,因为克隆体是人工生产的、处在血缘关系网络之外的,所以它们被认为是一种并非完全算是人类的存在。

Read more...

🍉🕊️

在战时做一名诗人意味着什么?

Hind Joudeh

在战时做一名诗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道歉…… 不停地道歉 向被烧毁的树木 向无巢可归的鸟儿 向化为齑粉的房屋 向街上长长的裂痕 向孩子们惨白的脸颊,生前或是死后 向每一位伤心或被谋杀的母亲

在战时的安全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感到羞愧…… 为你的笑容 为拥有的温暖 为你干净的衣物 为你无所事事的时间 为你的哈欠 为你的一杯咖啡 为你安稳的睡眠 为拥有仍然活着的挚爱 为拥有满足的胃袋 为拥有可用的水源 为拥有洁净的用水 为拥有淋浴的条件 以及为阴差阳错地仍然活着!

哦天, 我不想在战时做一位诗人

2023年10月30日

原文链接见Facebook

🍉🕊️

永恒的无家可归者 Forever Homeless

Mosab Abu Toha

在我的长途旅行之前,我在整理 我的行李箱,装满它们,用 一些沙子,来自我的故乡, 一些味道,来自我母亲的厨房,和 清晨小鸟的声响

然后在我的口袋里,我装了这四个 方向。我的双手就是指南针。

在机场,我请求官员 不要打开这些行李箱 然后,如果必要的话,可以检查我的衣服 但请轻拿轻放。不然 我就会站在 一张磨损的地图上。

我会变得似无分毫重量 在空中飘荡。

2021年12月28日

原文(英语)转载自:ig@mosab_abutoha的Poems故事精选,或The Nation相关网页

🍉🕊️

我们值得更好的死亡/We deserve a better death

Mosab Abu Toha

我们值得更好的死亡。 我们的尸体已经扭曲,分不清容貌, 细密地绣着子弹和弹片。 我们的名字以错误的读音出现 在广播和电视上。 我们的照片,用腻子贴在我们的房子的墙上, 褪色,然后变得惨白。 刻在我们墓碑上的铭文消失, 掩于鸟类与爬虫的排泄物之下。 没有人浇水照料那些树木 为我们的坟墓遮阳。 那炽烈的太阳淹没了 我们正在腐烂的尸体。

2018年

2024/5/25的ig(@mosab_abutoha)正文:“(这一切)从来都没有停过。/ 我记得我在2018年写了这首诗,然后它也发表在我2022年的出道诗集里。”

寻游乌托邦:酷儿未来性,彼时和彼方

Crusing Utopia:The Then and There of Queer Futurity

文 / 何塞·埃斯特班-穆尼奥斯 José Esteban-Muñoz 译 / Yukari 感谢O与X的意见与每一位阅读的朋友 ☺️!

引言 / 感受乌托邦 Feeling the Utopia

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不值得看的。
奥斯卡·王尔德

这里尚未有酷儿性(Queerness)。酷儿性是一种理想。换句话说,我们还不是酷儿。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触及酷儿性,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如地平线上透出的温暖曙光般充满潜力。我们从未是酷儿,但酷儿性为我们存在: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萃取出理想的形式,并用它想象未来。未来是酷儿的领地。酷儿性是一种建设性的、基于知识的渴求,使我们跨过当下的困境,看见和感受未来。此时和此处是监狱,而我们必须挣扎着在此时此处对现实的详尽描述中构思和感受彼时和彼方。有人认为我们可以仅仅享受当下的快乐,但我们绝不能满足于那种微不足道的喜悦;我们必须想象与实现新的、更好的快乐们,其他存在于世的方法们,直至复数个全新的世界。酷儿性是一种驱使我们前进的渴望,超越对于负面(negative)的夸夸其谈与当下的辛劳。酷儿性便是那个使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尚有不足、确有缺失的事物。在美学(aesthetic)的领域中,我们常常可以瞥见酷儿性提出与许诺的那些世界。美学,尤其是酷儿美学,经常包含着酷儿性这个乌托邦的许多蓝图纲要。在酷儿性上,转向美学并非逃离现实,因为酷儿美学终究描绘的是未来的社会关系。酷儿性也是一种操演(performative),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存在(being),也是一种对于和为了未来的行为(doing)。酷儿性在本质上是对于此时与此地的拒绝与对于另一世界的潜在或存在之可能性的坚持。

这便是我将于《寻游乌托邦》中做的论证。

Read more...